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王文華:奧巴馬給雙英會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4-24 12:24:00  


雙英會即將上演,人們希望聽到理性的見解。
  中評社台北4月24日訊/作家王文華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奧巴馬給雙英會的啟示”,認為“在馬‘總統’跟蔡主席辯論前夕,奧巴馬對待對手的風格,可以給雙方陣營和所有觀眾一些啟發。”文章內容如下:

  一、對手也是人。我們習慣把敵人妖魔化,但這只凸顯了自己的心虛。奧巴馬一向把對手當人,於是有人的稱呼。在總統大選辯論中,希拉里和馬侃都用第三人稱“他”或“奧巴馬參議員”來稱呼就站在旁邊的奧巴馬。但歐總是用“你”、“希拉里”、“約翰”稱呼對手。從觀眾看來,奧巴馬的親切稱呼和直接對話不僅和善,而且自信。

  二、對事不對人。對手是人,但辯論的內容是事,所以人身攻擊不會傷到對方,只會凸顯自己小器。競選期間,當媒體爆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林十七歲的女兒未婚懷孕時,奧巴馬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用同理心說:“我媽媽懷我時也只有十八歲。”

  三、不要戴帽子。政治宣傳的技巧之一是斷章取義,把小事放大。但這只能迷惑少數人,明眼人一看就反感。希拉里在一場辯論中說:“奧巴馬參議員,要跟你直接了當地辯論真的很難,因為你從來不為你在參議院投的任何一票負責。”這帽子太大,還不待奧巴馬反駁,現場觀眾就噓斷了希拉里的講話。

  四、不要逃避問題。當記者在不同場合問希拉里是否後悔2003年投票贊成美國入侵伊拉克,希拉里拐彎抹角說“我後悔布什總統用不實信息誤導我們”、“當時我贊成入侵是基於美國的長期利益”、“如果那時有今天的信息,我當然不會投贊成票”。她說得也沒錯,但聽起來就是在逃避問題。

  五、尊重對方的時間。希拉里令人敬佩的是在敗給後輩奧巴馬後,優雅地接受國務卿職位,並給奧巴馬絕對的尊重。今年二月,當得知老公因心臟病被送進手術房,她仍出席與奧巴馬的周會,並靜靜聽總統把話講完。她的專機在中東故障,她甚至改搭軍機,只為了趕回來參加與總統的周會。

  六、強力反擊。真理要愈辯愈明,當然不能一味客氣。碰到對方說錯或扭曲,還是要冷靜清楚地反擊。馬侃在辯論中說奧巴馬的政策將使中小企業主付更高的稅,因而無法實現美國夢。多大的帽子!奧巴馬立刻說:“我想馬侃參議員可能看了太多自己的競選廣告,把我和他政策搞混了。”然後解釋兩人的不同點,以及他的政策並不會增稅。

  七、可以贊同。辯論雙方若都服從理性,而非意識形態,不可能每一個論點都不同。奧巴馬和馬侃辯論時,適時會同意馬侃的論點。黨棍聽起來會覺得刺耳,但內行人反而更會對歐的客觀產生敬意。

  八、有點幽默感。政治辯論當然應該嚴肅,但適度的幽默可以展現出當事人的風采。民主黨辯論時,主持人問希拉里,“民調顯示選民認為奧巴馬比較親切,容易喜歡,你對此有何感想?”希拉里故做委屈地說:“這民調太傷感情了!他的確非常討人喜歡,但我也沒那麼差吧!”一旁的奧巴馬立刻俏皮地說:“其實你也很討人喜歡,希拉里!”民眾要看的是這種即席的、互動的機智或真情,而不是看雙方把已經講過千百遍的論點再念一遍!

  我期望周日看到一場精彩的辯論,更期望看到不同以往的,對待異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