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靈活準確運用導彈後撤籌碼推動政治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0-07-31 08:16:47  


 
  既然如此,大陸方面就更應靈活準確地運用“後援導彈”這個籌碼。一定要在關鍵時刻、遇到關鍵議題的時候才打出。其實,正如台灣“國防部”所言,大陸要後撤導彈,在技術上是並不困難的。因為部署在福建前線的導彈,其機動性都很高,可以“打一炮換一個地方”。尤其是今天大陸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也正在建設高速鐵路,即使是導彈後撤了,倘有需要,隨時可以立即返防。

  而部署導彈是為了震懾“台獨”勢力,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確是也收到了實效。但現在台上的馬英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恢復兩岸協商,實行“外交休兵”政策,在軍事上不製造台海堅張氣氛,連軍事演習也是小心翼翼,盡量避免刺激大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福建沿海部署導彈的“震懾台獨”功能已大為降低。而且,在台灣已由不搞“台獨”的馬英九掌政的情況下,繼續部署導彈,可能會令人產生“不信任馬英九”,並將其與李登輝、陳水扁“等量齊觀”的感覺,對馬英九並不公平。相反,倘在馬英九最為需要爭取選票之時主動宣佈後撤導彈,並暗示是善意回應馬英九的呼籲,信心就將會能在最大程度上為馬英九的選情加分。而且,還可避免發生馬英九剛在“雙英辯”中說只要兩岸簽署了“ECFA”,台灣就可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但北京卻有官員間接予以否定,讓辯輸了的蔡英文“扳回一小局”的尷尬情況。

  其實,促進進行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的談判,不一定要整日價把“一個中國”原則掛在口中,只須象兩岸兩會恢復協商所採“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策略即可。實際上,從海峽兩會恢復協商,到簽署各項協議,再到簽署“ECFA”協議,都未提“一個中國”,但其過程卻已貫穿了“一個中國”原則。這正是兩岸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所在。相信,在宣佈後撤導彈,並推動兩岸政治協商方面,也可繼續運用這種政治智慧。實際上,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一味把“一個中國”掛在口中,可能就無法簽署“ECFA”協議。同樣,如果過於強調“一中”,在民進黨仍能愚弄部份民眾的情況下,即使馬英九有意進行兩岸政治協商,也難以開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