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後“ECFA”附帶效應引發熱議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08:11:16  


 
  四、兩岸簽署“ECFA”能否促成兩岸政治談判?台灣中興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巨克毅指出,倘從歐洲統合經驗觀察,最初透過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建立雙方經濟合作機制,爾後合作機制逐步發酵,經由外溢效果擴及外交、軍事、社會、文化等領域,進而擴大到政治議題的解決。換言之,兩岸透過“ECFA”,可以建立經濟整合(經濟共同體)的發展方向,進而朝向政治統合的前途與目標邁進。並透過在“ECFA”協議所設定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可以預期兩岸經濟互動所產生的爭議,均由雙方共同組成“第三架構組織”的制度化機構來處理,這對解決彼此爭端問題,具有務實的、有效的、有前瞻性的功能。由“ECFA”形成的制度模式,以及“第三架構組織”的設計,對於以後雙方在教育、文化或是軍事、外交等領域的合作事宜,均可仿照與實行辦理,例如未來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共同協商解決兩岸政治爭議問題,如此可以逐步形成兩岸關係和發展的和平框架。

  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嚴安林卻持相反意見。他指出,經濟與政治是兩個不同概念,當然互相之間是有聯繫,政治因素能夠決定經濟發展的進程,經濟也能影響政治,但兩者不能劃等號。如果沒有其他條件配合,經濟的整合併不必然導致政治上的整合。“ECFA”是純粹經濟層面的一個協議,是為了因應經濟區域化所帶來的複雜環境、解決兩岸經濟關係深化所面臨的制度化的需要來協商簽署的,協議本身與政治問題無關。兩岸經濟合作包括經濟制度化的安排,可以為兩岸的政治協商等累積重要的基礎及必要的互信等條件,但並非是充分的條件。兩岸雙方都不應該對兩岸經濟協議所可能產生的政治、社會效應給予過多的不切實際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