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中國政治變革的一般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11:45:43  


 
用“開放性”來應對利益集團

  中國沒有多黨政治,在克服利益集團方面會面臨更大的困難。一黨長期執政本身就很容易形成利益集團。要防止利益集團坐大,防止它們挾持國家的政策議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執政黨的開放性。執政黨越開放,利益集團坐大的可能性就越低。用“開放性”來應對利益集團,實際上在改革開放之前就開始實踐了。在毛澤東時代,執政黨主要依靠社會群眾運動來防止和瓦解利益集團的。毛澤東搞階級鬥爭,搞“大民主”,用一個階級對付另外一個階級,政權的主體不斷輪換。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除了毛澤東本人,沒有一個階級或者階層能夠主導中國政治。這樣做產生了非常負面的結果,主要是妨礙了制度建設。長期處於運動狀態,包括法制在內的基本國家制度建設被忽視。當然,那個時代的既得利益非常簡單,政治和意識形態是社會的主體,社會經濟長期處於低度發展水平。

  中國目前的既得利益集團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如果毛澤東時代是一個意識形態主導的社會,那麼改革開放後發展出來的是一個利益主導的社會。從意識形態轉型到利益是一個並不容易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很成功的過程。如果沒有中國社會各方面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很難想象中國可以作如此快速並成功的轉型。

  總體上說,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經濟過程相當開放。當時也有各種利益集團,但因為改革剛剛開始,包括農民和工人在內的各種利益都可從改革中獲得利益,利益集團之間及利益集團與社會之間的衝突因此也並不明顯。直到1980年代後期,當改革遇到困難,各種利益之間,尤其是政治利益之間的衝突開始表露出來,最終導致了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改革停頓下來。

  1990年代初蘇聯、東歐共產主義的解體,促成了中國更大規模的改革。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執政黨發動了新一波更大規模的開放和放權,形成了大規模的利益重新分配局面。傳統上的領導階級例如工人階級開始被邊緣化,而新興階層例如民營企業階層迅速壯大。面臨新的局面,執政黨開始調整其統治基礎,通過修改憲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來保護私有產權,而且也容許民營企業家進入政治過程,有效地擴大的政權的社會基礎。

  本世紀初以來,執政黨開始調整改革政策。在“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政策理念指引下,試圖平衡新興階層和傳統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主要是要糾正前階段片面傾向於新興階層,而對傳統社會階層的利益重視不夠的局面,努力實現社會公平。當然,這樣做其實也是符合新興階層的利益的。很顯然,在基本社會公平正義缺失的情況下,社會問題難以為繼,必然要影響到新興階層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