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中國如何建設一個負責任的知識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8:57:43  


 
當代中國是什麼?

  這就導致了無窮的惡果。正如前面所討論過的,現在的局面是執政黨意識形態急劇衰落,國家缺失核心價值,無論是執政者還是社會群體,對中國本身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感。更進一步,外在世界對中國的意識更糟糕。人們只看到中國在崛起,影響在增加,中國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可以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他們看不到中國崛起的方向和意義。於是,人們感覺到恐懼,各種“中國威脅論”從來就沒有間斷過。這些年裡,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有關方面開始花大力氣,向外推廣所謂的“軟力量”。但問題是,在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的情況下,哪裡去尋找軟力量呢?是數千年之前的孔子嗎?但孔子能代表中國嗎?孔子回答不了人們心裡的有關當代中國的問題。人們要知道的是,當代中國是什麼?

  各種進口思想和知識體系既不能滿足內部的需求,對外更是毫無吸引力。無論從內外需求來看,中國迫切需要建立負責的知識體系,解釋和說明中國的現實,指導中國的實踐,並且也能“出口”到外國,以中國“軟力量”的身份,出現在國際思想和知識市場上。

要生產出負責的知識體系,首先就需要造就一大批負責的知識生產者,也就是知識分子。如何才能造就出這樣一大批知識分子呢?這裡,最重要的就是要確立政府和知識之間的邊界。政府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知識分子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迫切需要回答。
  在傳統中國,提供知識的是儒家。因為儒家被整合進政治權力的一部分(即士大夫階層),政府一直是知識的主要提供者。今天的情況如何呢?儘管政府也同樣養著一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或者政府知識分子),但這個群體已經沒有任何能力,來提供社會所需的知識了。(實際上,這個群體必須為官方意識形態的衰落負起主要的責任。)

  即使政府能夠擔負起傳統社會那樣的提供知識的責任,政府所提供的知識,仍然很難滿足現代多元社會的多元需求。因此,要承認政府本身很難再扮演知識提供者的角色,更不用說知識的創造者了。不過,政府可以是知識的使用者。意識到這一點,政府就要在自己和知識分子之間確立一個邊界,要容許知識分子在獨立的天地裡自主地創造知識。換句話說,政府必須主動負責,為知識分子搭建一個有效的創造平台,那就是自由。如果中國的知識分子依附政府的傳統不改變,知識分子創造知識的使命感無從建立。

  同樣重要的是,知識和經濟之間的邊界也必須得到確立。前面討論過,歷史上,在西方,知識和經濟(即商業)結成了聯盟;而在中國,知識和政治結成了聯盟。但這個局面正在急劇地改變。中國數千年“士、農、工、商”的文化根深蒂固,知識分子一直遠離商業。在傳統意識形態下,知識分子和商業之間的關係,沒有任何合法合理性。也就是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來沒有經歷過商業革命的大潮。但改革開放以來的商業大潮,已經徹底改變了知識分子和商業之間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