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中國如何建設一個負責任的知識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8:57:43  


 
對待西方學術的正確態度

  從方法論上說,中國知識分子更是需要學習西方。正如在科學和工程,大部分方法論是普遍的工具。儘管中國知識分子也需要在創造新研究工具方面努力,但對西方已經發展出來的工具則可以大量“進口”。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並沒有區分作為方法論的工具,以及應用這些工具所產生的知識和思想體系。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幾乎所有社會科學概念和理論,都是西方社會科學家應用他們的科學方法,觀察和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而發展出來的。中國的知識分子少有這個意識,大量接受西方的概念和理論,視其為普世的,簡單地把它們應用到中國,來解釋中國,或者試圖影響中國的實踐。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知識行為。

  當然,無論從文化交流的角度還是知識傳播的角度,知識進口仍然會繼續,也屬需要。但是,如果要創造負責的知識和思想體系,中國知識分子必須首先解決自己的知識認同問題。沒有這個認同,就很難去理解自己身處的社會。

  在方法論層面,人們還必須指向培根時代就已經開始發展出來的實證和實驗傳統。知識不負責任,和創造知識的方法論有很大的關聯。在文藝復興之前,神學對社會的毀滅性影響在於其規範性、不可證實性。當一種不可實證的規範性知識體系,被用來改造人類社會的時候,就經常會給人類帶來悲劇。很顯然,這樣做,會演變成一種“削足適履”的局面,就是改造人類社會,使之符合某一個想象出來的價值(理想狀態)。

  在中國,這種傾向性尤其嚴重。中國傳統以儒家為核心的主導知識體系,就是一種規範哲學,它強調的是“應當怎麼樣?”的問題,而非“實際上怎麼樣?”的問題。直到今天,中國還沒有真正確立這個實證哲學傳統。大多數知識分子對中國的關切仍然是規範性的,而非實證性的。馬克思強調,哲學家的兩件任務,第一是解釋世界,第二是改造世界。這裡,解釋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在懂得世界實際上是怎麼樣的之後,才能去改造世界。很顯然,解釋世界是實證哲學的任務,而改造世界是規範哲學的任務。如果沒有解釋世界這個前提,改造世界很可能會對世界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專注於規範研究而忽視實證研究,也容易導致知識分子對自己、對其他事物的道德化。不難發現,在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人們往往搶占道德高地,把自己無限道德化,而把不同意自己的觀點、不接受自己的價值的他人無限妖魔化。今天中國社會左派和自由派之間的敵對關係,就是雙方從“規範”看自己、看他人的結果,是知識領域的“階級鬥爭”。

  概括地說,如果中國知識分子要創造負責的知識和思想體系,知識分子的“去三化”是前提,即去政治權力化,去經濟利益化,去思維被殖民地化。這“三化”也是中國真正確立自己的社會科學的前提。這個任務很艱巨,但必須完成。只有完成了這個任務,中國才能在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的基礎上,找到具有普世性的共享價值。只有核心價值和共享價值統一起來之後,中國才能崛起於世界強大民族之林。

  本文是作者“知識、力量與責任:中國的知識群體向何處去?”研究報告節選的第四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