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民黨勢弱民進黨也就沒有轉型迫切性

http://www.CRNTT.com   2012-08-03 08:21:48  


 
  八月一日是星期三,也就是民進黨按其黨章規定每週召開一次中常會的時間。蘇貞昌主席邀請曾任中國事務部主任的賴怡忠報告《國共論壇與“兩岸一中”》。蘇貞昌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紀念“一中涵義”公佈二十周年,而是要“反制”賈慶林的“兩岸一國”論述。這是民進黨政治戰略發展的一個新動向,因而引發台灣媒體的注意,紛紛進行報道,包括賴怡忠發表演講後對其進行採訪,及蘇貞昌在就此作出的相關談話內容。

  遺憾的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發佈的經過文字推敲,比隨口回應更為準確反映民進黨立場的“新聞稿”中,其中有關蘇貞昌回應“兩岸一國”的內容,卻未見重點報道。“新聞稿”所載的的相關內容如下:中國對台政策按“胡六點”一步一步進逼,最終就是要以“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來深化“台灣屬於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目標。“兩岸一國”是趁馬英九國內支持度低迷之際,強化對其政治談判的壓力。馬政府的誤判情勢與他在國內的弱勢,很可能讓台灣喪失主權的獨立性,與未來兩岸談判的堅持度,也讓國際上對台灣友好的國家增加對我國立場的疑慮。作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進步黨對兩岸關係的立場與政策始終堅定一致。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任何改變此一主權獨立現狀的作為必須獲得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同意。多數民意認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多數民意更不接受“兩岸同屬一國”,這就是“台灣共識”!

  從蘇貞昌的這段話中,我們似乎可以梳理出以下幾點:一、民進黨“蘇記黨中央”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其雖然恢復“中國事務部”,但卻不願接受黨內部份人正名為“兩岸事務委員會”的建議一樣,是仍然堅持“一邊一國論”,確實是“轉型”無望。當然,如果說此是黨內共識,也不盡然。實際上,昨日就有報道說,在中常會上 ,謝長廷及其派系成員就曾與其他派系成員有過激烈爭論,但最後還是敗下陣來。這就更為助證了蘇貞昌不會將“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交由謝長廷出任的傳說。

  二、蘇貞昌所說的“‘兩岸一國’是趁馬英九國內支持度低迷之際,強化對其政治談判的壓力”,恰恰正好反證了他為何違背帶領民進黨“轉型”的諾言的原因,並可以解釋,為何民進黨在敗選“總統”時,黨內要求調整兩岸政策縮短“最後一哩路”的呼聲那麼強烈,蘇貞昌也曾有所呼應,但他在當選黨主席之後,除了是做做恢復“中國事務部”的樣子之外,卻沒有任何實質動作。這就是因為,由於馬英九和吳敦義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低迷,更由於林益世案令國民黨聲勢受挫,再加上連馬英九自己也放緩了兩岸議題的腳步,這就等於是使得民進黨解除了“必須轉型”的“防空警報”,“轉型”不再具有迫切性了。實際上,民進黨只有在形勢危急之下,才需要“轉型”,現在形勢並不緊張,又何必自尋煩惱。因此,民進黨剛敗選時曾經獲得黨內不少人認同的”必須轉型”呼聲,已經越來越稀釋,只有那麼幾個人仍在喋喋不休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