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真正的城市化應實現農民工市民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2-22 08:53:31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在整個改革開放期間即1978年-2011年的30餘年,中國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或者說城市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每年提高3.2%,屬於世界上最快的城市化速度。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1.3%。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特殊國情,如果以非農業戶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來衡量城市化水平的話,同年這個比重僅為34.7%。這兩個指標之間存在的16.6個百分點的差別,具體表現為1.59億外出農民工進入城市卻沒有獲得市民身份。

  財經雜誌發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文章表示,據此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近年來表面上突飛猛進,而沒有伴隨戶籍制度改革實質性跟進的城市化,實際上是不完整的城市化。這種不完整性表現在,它不能勝任解決完整意義上城市化所能夠解決的問題。換句話說,沒有伴隨農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不能充分履行中國現階段所迫切期待於城市化的必要功能。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文章稱,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史表明,覆蓋全體居民的社會安全網、更好的教育和更強的社會凝聚力,無不與包容性的城市化相伴而來。

  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由於沒有城市本地戶口,農民工在基本社會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社會救助項目、子女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覆蓋率,大大低於城鎮居民和戶籍就業人員,其中許多項目甚至在制度上就把農民工排斥在外了。例如,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五類基本社會保險項目應該以就業身份而不是戶籍身份予以全覆蓋,但是,戶籍制度仍然發揮著阻礙農民工獲得充分覆蓋的功能。2011年,在這些基本社會保險項目中,農民工覆蓋率相當於城鎮戶籍就業人員覆蓋率的比率分別為:社會養老保險為23.2%,工傷保險為47.9%,基本醫療保險為31.6%,失業保險為20.1%,生育保險為14.5%。

  2011年,全部城鎮就業人員中,農民工已經占到35.2%,而新增城鎮就業人員中,農民工比例更高達65.4%。也就是說,沒有城市戶籍、未能均等地獲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已經是城鎮就業的主體。作為勞動力供給的主體,尚未能夠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一旦在勞動力市場上面臨著脆弱性,必然給中國經濟整體帶來風險,及至誘發社會風險。

  首先,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加速進行,行業競爭和企業競爭的加劇,許多現存的崗位將不斷被破壞掉。雖然新的崗位也相應被創造出來,但是,由於結構性和摩擦性因素,許多勞動者會遭遇一段時間的失業。

  就個體而言,能否應對這種就業衝擊,取決於勞動者的人力資本狀況。由於平均而言,目前中國農民工只具有略高於初中畢業的受教育程度,因此,他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經歷結構性失業的概率將較大。

  作為一種規律性現象,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市場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將提高。例如,目前作為農民工集中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第二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第三產業崗位,分別要求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1年和9.6年,而資本密集型的第二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的第三產業崗位,則分別要求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4年和13.3年。根據2011年農民工的人力資本狀況估算,他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9.6年。也就是說,農民工的平均人力資本尚不能適應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因此,如果沒有社會保險項目的充分覆蓋與保護,面臨可能的勞動力市場衝擊,將來會有一批農民工處於十分脆弱的勞動力市場地位。

  與此同時,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是進城農民工的主體,所占比重已經超過60%。這些人絕大多數沒有務農經驗,也沒有回到土地上的意願,而且他們中相當大一部分,實際上是在城鎮長大且受教育的。據2010年調查,在16歲-30歲的農民工中,有32.8%在16歲以前生活在城市、縣城或鎮,有38.4%在城市、縣城或鎮上小學。因此,他們即使失去了工作,也不會走他們父輩“有來有去”的老路。如果以他們為主體形成新一代城市邊緣性群體的話,社會風險將是巨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