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 路徑如何鋪設?

http://www.CRNTT.com   2013-12-26 00:21:20  


 
  4、兩岸執政者對於民間政治對話在政策上或鼓勵或不排斥

  由於兩岸官方政治對話目前難以開啟,大陸新領導層在中共十八大後著力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俞正聲在“2013年對台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孫亞夫2013年4月在台北參加“辜汪會談20周年紀念”座談會時,公開肯定民間對話,表示可以舉辦民間性質的兩岸和平論壇,“便於吸納兩岸各方面學者和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便於反映各方對解決兩岸政治難題的看法,便於尋求和積累社會共識;孫亞夫在2013年6月的「北京會談”中表示,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上,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情況下,兩岸交往中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問題是可以討論的。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因應了深化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階段性需求。民間先行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由官方直接對話的敏感度,並可集民間智慧,為以後的官方對話作出一定的鋪墊,有助於緩解政治對話在台灣的敏感度和爭議度。馬英九雖對兩岸政治對話謹慎回避,但在2013年6月接受台媒專訪時答覆涉及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提問時稱自己對兩岸交流的擴大與深化並未設限,蘇起解讀這是對兩岸民間形式政治對話的正面訊息。顯然,就政策面而言,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已成為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現實路徑。

  5、台灣民眾對兩岸的連結有較高的認同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升溫,一定程度上與台灣民意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的取向有一定的關聯。雖然由於受到長期去中國化的影響,台灣社會在台灣認同增強的同時,中國認同卻出現弱化,但即便如此,民調反映,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度仍然非常高。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都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遠見》民調顯示,79.6%台灣民眾自認是中華民族一分子。台灣競爭力論壇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的4次調查發現,認同中華民族的比例在86%~90%之間。台灣競爭力論壇2013年7月4日公佈的民調結果表明,若以較務實的角度思考國族認同,也就是同時希望確保台灣利益,且有利於兩岸和平時,否定中國人的比例會下降;55%的人認同吳伯雄在北京提出的“一個中國”架構說法,也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包含“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來定位兩岸關係;85%的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47%支持“習馬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