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 路徑如何鋪設?

http://www.CRNTT.com   2013-12-26 00:21:20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既有形式和特點

  目前,已有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種:

  第一種:純民間的學者或學術團體的對話形式。大陸對台研究這些年發展很快,擁有不少民間的台灣研究機構和涉台研究的學者;而台灣涉足兩岸關係研究的機構和學者也有很多。由於分散而多元,這種形式的交流往往頻率高,但影響力比較有限,比較少引起關注。

  第二種:智庫社團的對話形式,即是由一定背景或影響力的智庫社團舉辦的規模性的對話形式。大陸有很多智庫性質的涉台社團和研究機構,對台工作的現任或卸任官員不乏任職於其中;而台灣也有不少智庫性質的基金會或研究團體,有的具官方背景或政黨背景,有的具藍綠實力人物或派系背景,也有的具意見領袖背景。兩岸社團智庫或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或對政府有建言獻策的影響力,因此,這種對話交流模式具重要且實質意義。該形式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由大陸社科院台研所與兩岸統合學會自2009年中迄今共同舉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系列研討會”。研討會雖由民間機構主持,內容卻圍繞兩岸最核心的政治問題,包括認同、互信、史觀、政治定位、和平協定等重要議題。特別是2012年以“深化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台北會談”和2013年以“探索政治安排”為主題的“北京會談”,在兩岸政治議題上的研討充分展現了開拓進取的前瞻性。參加者彙集兩岸政、軍、學界人士,台灣方面除了有藍營人士外,不乏綠營人士,對話具有一定的實質性。

  這種智庫社團形式的交流使兩岸退役將領或卸任官員也有了對話的機會。除了2010年兩岸退休將領的交流對話外,2013年6月,大陸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共同舉辦“築信研討會”,近30名兩岸退役將領和學者共同探討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此外,2013年,兩岸退休涉外官員也進行了規模性的研討交流。1月,由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和兩岸統合學會共同舉辦的“夏合研討會”,就兩岸涉外事務協商在內的議題進行研討交流。近30名與會者中,包含了首次受邀的兩岸退休涉外人員。

  另外,大陸與民進黨人士也得以通過智庫社團的平台有機會進行溝通。2013年6月,由謝長廷擔任董事長的台灣維新基金會主辦,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香港舉行。台灣與會者由謝長廷領軍,成員除學者外,還包括9位民進黨籍不同派系的現任“立委”、3位民進黨籍市議員和1位民進黨籍縣府處長。大陸則由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身份領軍,成員包括大陸北、中、南台灣研究重要智庫的學者。雖然謝長廷定位香港研討會為思想與政策研討會,不涉政治談判或對話,但從與會者涉及的研討內容看,涉及紅綠政治立場方面的言論並不少。<
nextpage>
  第三種:政黨對話形式。兩岸之間的政黨交流始自2005年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份首訪大陸,目前主要以國共交流為代表,主要包括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等非官方形式。2005年以來,國共已形成了年度交流機制,每年度不但有高層會晤,也有國共論壇。2012年在哈爾濱舉行的“國共論壇”上首次增設“兩岸和平發展”小組,開始討論政治議題。時任政協主席的賈慶林提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想法。2013年“習吳會”上,習近平提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四點意見: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吳伯雄則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而不是“國與國”關係。“習吳會”的重點在於馬公開授權,吳有代表性地傳達馬的想法使兩岸領導人有機會間接對話。作為兩岸的執政黨,國共黨際交流平台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有一定的先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對話形式。

  從既往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看,其對象包括:學界、智庫、黨政軍人士及意見領袖,話題論及包括認同、互信、政治定位、軍事互信、國際空間及和平協議等,呈現平台的多元性和對象的廣泛性以及內容的包容性。同時由於約束少,因此表現出相當的創意和前瞻性思考,有一定的探索性。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功能和作用

  兩岸政治互動是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發展階段的兩岸政治互動從政治對話入手,以政治談判為目標,最終達成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及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一般而言,政治對話是指地區間、國家間以及政治團體間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以獲得某種共識的活動。因此,很顯然,政治對話的對象一般應該是官方。而兩岸關係發展中之所以出現民間政治對話的倡議,則是因為兩岸關係特殊性所致。由於台灣社會目前的政治生態,兩岸官方政治對話的氛圍與條件尚未成熟。但為了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能夠穩定持續地深化,兩岸政治對話須以民間為起點,逐步探索政治議題的解決之道,必須積極主動地營造有利於進入官方政治對話的環境與條件。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應該成為未來兩岸官方正式對話的前奏,它是一種在當前兩岸無法通過正式授權管道進行政治對話時由兩岸民間先行探索的鋪墊對話,時機成熟後則再由雙方授權管道接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須對兩岸官方的政治對話產生先導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