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內部權力改組 變化與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9-01 00:19:14  


 
  民進黨的派系發展  跳脫選舉區範圍的局限

  儘管民進黨的派系發展,早已跳脫選舉區範圍內的地方山頭的局限,朝跨縣市行政區、選舉區的派系發展脈絡來延伸。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同時兼有派系之幫主或九代長老之地位者,往往挾優勢行政資源,更方便透過地方樁腳吸收人頭黨員,發展黨內的派系實力。在六都中,高雄市、台南市、桃園市是新潮流系主政,台中市是游系主政(目前非新潮流系之集結地),新北市則以蘇系為主,謝長廷離開高雄市以後,把謝系派系發展的重心轉往台北市,跟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合作,遠比民進黨內其他派系還要緊密,留在高雄的謝系頭面人物則改換門牆成為菊系幹將。

  2013年,民進黨特定派系透過媒體操作“黑道入黨”的議題,更陰謀論地放出風聲,將問題導向柯建銘挺蘇貞昌“卡蔡”,是否真有其事?或者,柯建銘和蘇貞昌只是被“聲東擊西”?阻止數萬人頭黨員參與2014年民進黨黨職人員改選,最後獲利者又是誰?從今年民進黨黨代表選舉觀察,數字會說話,近年來,真正大舉引進人頭黨員的縣市,是新潮流系執政的縣市,而手中握有最多黨代表選票的,是高雄市長陳菊。從2014年民進黨中執會和中常會的選舉結果來看,陳菊利用手中的黨代表選票作為籌碼,關鍵性的支援其他派系,不僅維持了民進黨黨內派系的平衡,也讓“小英嫡系(英派)”在2014年“適時”重返民進黨中常會。2014年,中常委派系變化:游系、蘇系、謝系、綠色友誼的席次沒有變化,新潮流系由三席減為兩席,菊系一席變為0席,英系則由0席增為兩席,分別是蘇嘉全和陳明文。

  以上是指十席票選中常委的派系席次變化,高雄地方深綠知情人士回憶說:當年選舉的過程是原打算支持蘇嘉全的台中市議員陳淑華在中執委選舉時意外落選,蘇嘉全少了一票,只能與同得票數的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吳思瑤抽籤,結果:蘇嘉全與吳思瑤抽籤勝出,新系就是少了抽籤失利的許淑華這一席。菊系本來選上三席中執委,有實力支持一席票選中常委,但陳菊卻把這三票分別讓給游系、謝系和新系,等於是菊系退出票選中常委。可見,陳菊在黨內大姐頭的地位,不是只因為關得久、資歷深、年紀大而已,是在於她的氣度大,能捨,就有所得。

  另一位常跟她唱反調的民進黨前基層民代也說:陳菊是這樣的,人生不能只求自己一身富貴榮華,要放下、要分享;但是,她就是內外分得太清楚,親更親的同時,仇更仇!2016年的本屆,陳菊依然手中握有最多可分配的黨代表籌碼,而且,更是下一任“行政院長”最熱門的接任人選,林全的過渡性質在剛剛上任這段期間的軟弱、無能表露無遺。所以,不管是在民進黨黨內權力結構的佈署和分配,或者是在新政府權位的發展,陳菊都如日正當中,一人之下,在民進黨內無人能望其項背,蔡英文與陳菊關係緊密,將來“蔡-菊體制”是台灣黨政格局的主軸。

  (見表2:七月十七日全代會改選後的權力結構)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2016年07月1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