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郭震遠論蔡英文兩岸政策有何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16-09-06 00:22:11  


 
  這一論點的消失,是採取了隱蔽化、分散化處理,即在其執政的各領域,堅持只做不說地推行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措施。這在蔡5月20日演講中有最充分表現。實際上,對於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這種推行方式,正是蔡策略運用與政策推行融合的具體表現。爭取時間,強化台灣島內的“台獨”基礎,則是蔡近期運用的首要策略。面對兩岸綜合實力對比相差懸殊的現實態勢,特別是大陸反“台獨”、反分裂的堅定意志,從2015年1月準備參選開始,到勝選和就職,蔡始終採取了在語言和行動上,都避免與大陸直接對抗的姿態。包括:宣稱“保持台海和平”,“保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在現行憲法體制下”,“不挑釁、零意外”,“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等等;而在勝選後,則在民意機構把民進黨版的“台灣與中國協議監督條例”,更名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擱置“護照加貼條例”。但與此同時,直到現在,蔡始終堅持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而且就職後立即如筆者預料的,運用公權力推進“去中國化”,宣揚“台灣主體意識”。短短幾天中,即宣佈廢除所謂的“微調課綱”,撤銷對2014年4月學運衝擊行政機關人員的起訴,而且在520當天以台灣發展史為主線的文藝演出中,完全沒有1949年直到1980年代的內容。這些事實清楚表明,蔡的所謂“善意”表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兩岸之間立即發生直接對抗,但蔡堅持“兩國論”理念和立場決定了,這只是兩岸“統獨”對抗的台灣島內化,只是為蔡在台灣島內強化“台獨”基礎,包括思想基礎、社會基礎,以及經濟、軍事等“硬”基礎,爭取時間。蔡的這一策略運用,是策略運用與其戰略、政策的融合。

  民進黨通過有效的策略運用,在與國民黨的博弈中,成功實現了“以小博大”,再次在台灣島內執政。但如果將之用於兩岸關係,用於兩岸的統“獨”博弈,則必敗無疑。除其它“硬”因素外,關鍵在於大陸洞悉民進黨和蔡本人的策略及其運用,決不會給她留下運用策略的時間和空間。

  結論與展望

  1、蔡的兩岸關係政策,是以“兩國論”為核心內涵的“和平台獨”政策。終其任期不會有重大的實質性調整。

  “兩國論”的要害是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強調兩岸關係是“兩國關係”。蔡的兩岸關係政策,在堅決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核心意涵的同時,突出地強調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充分顯示了其“兩國論”的內涵。但蔡的兩岸關係政策不是李、扁“台獨”政策的簡單翻版,雖然都屬於“台獨”政策,但內涵和形式有很多不同。蔡的兩岸關係政策,更突出在不與大陸直接對抗的前提下,強化台灣的“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是“和平台獨”政策。近二十年來,蔡一直堅持“兩國論”理念和立場。同時,蔡認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都面臨嚴重的內外困難,國際形勢出現對大陸不利的變化,以及民進黨和她本人得到台灣“多數民意”的支持。此外,蔡還認為,通過策略運用,可以促使、誘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政策。所以,蔡不會對其兩岸關係政策做出重大的實質性調整,即儘管可能繼續玩弄文字遊戲,做出某些低姿態性的文字與說法調整,但決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