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政策與台灣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21-03-17 00:03:26  


 
  上述兩篇研究報告都從現實主義出發,意味美國已無力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如果拜登未來對中國採取“戰略收縮”,我認為那是戰術性的退卻,即列寧說的“退一步,進兩步”。美國不會放棄遏制中國崛起的長期戰略目標。

  拜登是當年參與制定“台灣關係法”的國會議員中,目前僅存的一位。他和過去服務於奧巴馬政府的現任國安幕僚,都有處理“台灣問題”的經驗。拜登政府將持續“一中政策”,並以“一法”〈《台灣關係法》〉、“三公報”〈《上海公報》、《建交公報》與《八一七公報》〉和“六項保証”,處理台美關係。對於特朗普執政時期通過的系列“挺台”法案,拜登會以個案審議的方式彈性處理。

  至於眾所關注的美國出兵協防台灣的問題,拜登會以“戰略模糊”來進行“雙重威懾”,即保持美國的行動自由,以避免造成兩岸誤判,達成威懾大陸不輕率對台動武,以及威懾台灣不嘗試走“法理台獨”的路線。

  坎貝爾1月8日表達他對美國兩岸政策的看法,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並能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但坎貝爾直言這超出美國能力範圍,且“球在北京那方”。特朗普政府“反中”,不會樂見台灣與大陸對話。坎貝爾鼓勵兩岸對話,衹是恢復美國的一貫立埸,即希望維持兩岸“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現狀。

  四、台灣的角色

  台灣擁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無論從區域安全或強權政治的角度看,中美都有不能“失去台灣”的壓力。尤其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更涉及民族利益和中共統治的“正當性”。因此,台灣的角色一直受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影響。“兩大之間難為小”,台灣因戰略地位獲取安全保障,也因“懷璧其罪”,而有可能落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下場。

  從過去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看,台灣的困境是:〈1〉當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緊張時,台灣被迫倒向美國,但基於安全需求,台灣須避免成為美國對抗中共的“棋子”;〈2〉當中美關係緩和、兩岸關係緊張時,台灣須避免成為中美眼裡的“麻煩製造者”;〈3〉當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皆緩和時,台灣的安全最具保障,因為台灣不必選邊站,擁有較大的活動空間;〈4〉至於在中美關係緊張、兩岸關係緩和的情況下,台灣應扮演什麼角色?這是一個假設性問題,但有創造性的想像空間。

  無論如何,台灣須對拜登上任後的中美競合關係有所因應。我認為消極的是避免成為“棋子”或“麻煩製造者”;積極的是要搭上中美合作的順風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