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美的偉大鬥爭不可避免

http://www.CRNTT.com   2022-02-02 00:03:22  


 
  戰略相持論是持久戰理論的關鍵環節,是從防禦轉入反攻的拉鋸戰和全體系的對抗戰。持久戰思想抵制了“低調俱樂部”的投降主義,也克服了偏離理性根基的冒進民族主義,而實行一種具有理性基礎和可持續操作性的持久戰思維和方法。戰略相持是“持久”鬥爭的本質體現,是逐步尋求和造成有利於我國之戰略態勢並為戰略反攻積極創造條件、積蓄能量的過程,是對手之戰略優勢逐步消磨和鈍化的過程。戰略相持階段在當代中美鬥爭條件下,有學者認為長達30年(2020—2050),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是與中國民族復興的歷史節點以及美國霸權衰落的韌性高度相關的。但就我個人的判斷而言,中美關係的戰略相持的最本質、最激烈和最具風險性的鬥爭周期應當是15年,即2020—2035年,之後的中美關係鬥爭儘管仍然具有戰略相持的基本性質和主要特徵,但對中國方面有利的戰略態勢和條件已初步形成,存在局部實行戰略反攻的可能性。

  從思想淵源上,毛澤東思想當然提供了中美戰略相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邏輯框架,但具體的戰略階段內情勢分析和策略設計,則需要立足習近平新時代予以精準化和可操作化。2017年十九大報告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前發布,甚至成為刺激美國戰略快速轉變和啟動貿易戰的一個重要動因。十九大被BBC稱為是“站在世界地圖前的大會”,美國政府更是動用戰略分析力量研究和應對十九大提出的“中國夢”及其戰略挑戰。2019年中央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啟動中國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南部戰略升級計劃,實現“一國兩制”與“一帶一路”的戰略性對接。2021年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歷史決議更是開啟第二個百年的歷史新征程。這些均可視為對中美關係“戰略相持”階段的精神動員和策略體系的準備。

  (二)韌性衰落:美國霸權的複雜性

  戰略相持論第二個基礎是美國霸權的衰落趨勢及其堅韌性。霸權,是一個在國際法、國際關係和文化領導權範疇時常浮現的概念,又是一個含義模糊、捉摸不定及令人愛恨交織的概念。美國霸權的形成是一種典型的西方文化現象和政治現象,其根源可追溯至古希臘時代雅典主導的“提洛同盟”,而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講則屬於典型的“民主帝國主義”宣言,將雅典作為希臘乃至於全世界的“學校”,將雅典民主作為普適而優越的政治制度。我曾經仔細研讀比較伯里克利演講與美國總統演講的基本氣質和內容,能夠清晰發現內裡的歷史連續性和民主霸權繼承性。拜登的“民主峰會”,其氣場、心思、想象力和戰略意圖,與伯里克利的古典心靈之間若合符節。羅馬帝國更是在疆域、法度和征服性上放大了西方帝國的霸權及其文明優越性。霸權本身是奇特混雜之物,其中兼具“說服與強制、意識形態與暴力、仁與惡”①之二元性,並非純粹的“強制”、“暴力”與“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