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對立及消除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2-02-03 00:09:20  


 
  大陸方面認為,“中華民國”於1949年被推翻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這是兩岸關係的基本事實和法理基礎,得到聯合國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這一點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針對台灣當局要求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應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兩岸協商來做出安排。

  (二)台灣島內的“台獨”、“去中國化”言行,嚴重干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處心積慮謀求“法理台獨”,炮製“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等“台獨”分裂主張,向大陸公然挑釁,把台海局勢推向危險邊緣。特別是陳水扁時期,用制定“新憲法”、“公投”、“入聯”等分裂活動直接衝撞大陸的底線,遭到大陸堅決反對和遏制。大陸採取了頒布《反分裂國家法》等反制措施,充分發揮優勢,有力地遏制了陳時期的“台獨”分裂活動。

  在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進行反“台獨”、反分裂鬥爭的影響下,以及隨著大陸國際地位和影響的持續增強,國際社會已形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態勢。從李執政後期開始,國際社會就逐漸認識到,台當局正在用“民主化”當幌子,謀求“法理台獨”,“民主是假,台獨是真”;陳時期,搞“公投綁大選”,藉民主搞“法理台獨”。李、陳都被國際社會視為“麻煩製造者”,李、陳的行為引起國際社會的警惕,他們的“台獨”行徑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反對。

  2016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在台“執政”,蔡是理念型“台獨”分子,其“台獨”立場堅定,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和“漸進台獨”的分裂路線,試圖以漸進方式推進所謂“國家正常化”,政治上“反中”“抗中”、經濟上“脫中”、內政上“去中”、文教上建構“台獨史觀”和“台獨”話語體系,行動上打擊島內統派力量,為最終實現“台獨”分裂圖謀架橋鋪路。蔡自認為,當前大陸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穩定壓倒一切;祇要台灣不更改國號、公開宣布“台灣獨立”,不觸碰《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兩岸關係動武的幾種底線,大陸就不會武力干涉其“台獨”戰略的推進。

  以上可以看出,島內長期以來的“台獨”、“去中國化”言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形成嚴重阻礙。

  (三)兩岸新的意識形態較量明顯上升,成為兩岸政治對立新內涵。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谷。台灣政治開始向西方式民主政治的方向發展,台灣社會選擇擁抱美國所宣揚的“普世價值”。驕人的經濟成就堅定了台灣人的“制度自信”。在此背景下,充滿優越感的台灣當局選擇拒絕接受“一國兩制”,並提出“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試圖將台灣樹立為大陸乃至整個第三世界學習的“民主典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