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對立及消除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2-02-03 00:09:20  


 
  蔡英文當局為擺脫島內面臨的經濟、政治困局,主動配合美國,挾洋自重,採取“聯美抗中”戰略,不斷拉高兩岸對抗,甘願充當“籌碼”。蔡英文當局還企圖通過融入“印太戰略”,鞏固與美國的“準同盟關係”,進而利用美國及其同盟的力量來對抗大陸。蔡英文當局極力向美迎合,美國樂見其作為遏華“馬前卒”。

  2021年1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拜登明確重申,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由此可見,拜登執政期間,美中的競爭與合作已是未來主調。

  三、1979年以來的兩岸政治對立對祖國統一的影響

  (一)台灣島內“台獨”勢力及其活動,成為祖國統一最主要干擾因素和最重要的風險。

  李、陳執政時期,明目張膽地大搞“台獨”活動,特別是修改“台獨”課綱。由於李、陳時期以來長期對民眾進行不間斷的“台獨”教育,導致島內“台獨”意識持續增強,以“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理念為核心的“台獨”意識,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識”。大陸原本希望馬執政時修改“台獨”課綱,馬並沒有真正撥亂反正。蔡執政以來,在經濟上實行“新南向政策”和加強與美日的聯繫,企圖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此外,還從安全、文化、教育、社會等各個領域大肆“去中國化”。蔡推進“台獨”新戰略是大陸未曾遇到的,不僅大為強化了大陸對台工作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重大困難,例如交流難以深入、影響難以擴大、祇經不政、單向融合等等,而且還形成新的重大困難,主要是進一步人為強化和塑造了島內社會阻礙兩岸交流融合的內生阻力。島內“台獨”勢力主要是通過“切香腸”的方式推動 “漸進式台獨”,企圖以時間換取空間。島內“台獨”勢力及其活動,已成為祖國統一最主要干擾因素和最重要的風險。

  (二)兩岸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成為祖國統一不可忽視的干擾因素。

  兩岸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奉行不同的意識形態。台灣屬於資本主義社會,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洗禮比較多,大陸屬於社會主義社會,受馬列主義影響較多。改革開放以來,大陸主張以和平手段,實行“一國兩制”的模式實現兩岸統一,主張“兩岸雙方應相互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避免讓這類分歧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傷害同胞感情”。但是,目前西方依然掌握著意識形態話語霸權,敵對勢力仍然抱持著冷戰思維,從來沒有也不願意認可中國的政治制度,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對西方制度模式和價值觀的威脅和挑戰,惡意抹黑中國的國家形象、政府形象和社會基本面,起勁地“唱衰”中國。西方國家在世界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中占據的絕對優勢地位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兩岸的制度對立,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不曾尊重大陸選擇的道路和制度,也未能接受甚至惡意否定“一國兩制”模式,並將“一國兩制”在島內 “污名化”,進一步造成“一國兩制”不能被台灣社會廣泛接受。“台獨”勢力正是打著“捍衛民主成果”的幌子,並將“台獨”作為保障台灣人民民主權利的“應然性選擇”,從而導致了島內民眾對“一個中國”認同的扭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