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俄烏危機啟示與中國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2-05-15 00:05:07  


 
  (一)關於衝突的直接後果。俄烏衝突爆發以後,人們普遍關心幾個問題:一是戰事將如何結束,二是會不會升級為俄美及北約的直接戰爭,三是烏克蘭的人道主義災難如何得到控制,四是俄羅斯能否頂住西方的全面制裁,五是世界會不會由此分裂,甚至再現東西方兩個陣營。這幾個問題當中,一和三是相對局部或戰術層次的,其餘則是關涉全局和秩序意義的。筆者認為,首先,俄美及北約直接交戰的可能性不大。二者均為首屈一指的世界軍事強權,長期博弈令雙方諳熟彼此戰爭理論,積纍了豐富的打交道經驗,特別是對相互摧毀能力建立了基本互信。換句話說,因為雙方都擔心任何直接交戰都可能最後升級為核大戰,所以都要竭力避免“戰略意外”而維持某種“冷和平”狀態。此次普京發出的“核信號”與其說是拉響警報,倒不如說是喚醒“假寐者”。美方很快便作出回應,雙方得以再次劃清底線。其次,俄歷經近百次數千項外部制裁,已積纍了相當多的抗壓經驗和反制手段。回顧起來,俄方在此次開戰前似已從宏觀到微觀層面做了較為充分的應對準備。最重要的是,俄地大物博,依靠自身條件維持溫飽不成問題,加之俄人民素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和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俄應能最終渡過難關而不至發生崩潰。再者,俄烏衝突無疑給大國關係帶來很大的衝擊,但還不至於成為歷史性分水嶺,導致世界再度分裂。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冷戰的歷史殷鑒不遠,絕大多數國家都受害不淺,個別國家難以推動多數性共識。其二是眾多國際社會成員國已深度捲入全球化,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分裂不得人心,“脫鈎”行不通。儘管其一貫心口不一,言行相悖,但拜登總統及其幕僚也不得不公開表態——“不搞對抗”、“不要求別國選邊站隊”、“不尋求‘新冷戰’”。其三是霸權者推行分裂政策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近期,美在發布對俄石油禁令後,為搭建對俄制裁聯盟而四處奔走,卻屢屢碰壁。沙特、阿聯酋等國領導人拒接拜登總統的電話,可能是對美在支持沙打擊也門胡塞武裝方面“不給力”而還以顔色。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明確反對將能源政治化,重申“當前世界沒有能夠替代俄羅斯石油出口份額的產能,根本原因是不願為美抑制油價過高而增產,損失自身利益。白宮還不惜放軟身段,派出拉美事務高級顧問突訪宿敵委內瑞拉,試圖說服後者擴大石油出口,得到的回應卻是“先解除(對委)制裁再說”。⑥

  (二)關於世界多極化趨勢。“多極化”不僅是一個描述各國實力對比客觀變動的概念,還有揭示相關行為體在自主地位、合法權能、路徑選擇和外部預期上可能獲得相近機會的含義。有一種說法認為,俄烏衝突會將俄與西方對抗狀態長期固化下來。俄、美兩家都會面臨相似的兩難困境:要麼陷入受壓—對抗—再受壓—再對抗的惡性循環,要麼妥協讓步,但失去國際信譽會加速自己的衰落。⑦筆者以為,此次危機確能強化俄美之間的對立關係,但二者(特別是美國)仍有一定的讓步空間和意願,不大會掉入長期戰略消耗的“烏克蘭陷阱”。但是,經過此次攤牌,各方的難題和能力短板進一步暴露出來。俄軍事現代化改革成效及其經濟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外部制裁行動將持續較長時間,俄發展無疑嚴重受損,增速低迷。俄與外部世界聯繫網絡和友好圈恢復不易,維持其全球大國地位和聲譽的難度增大。雖然美國仍是超強霸權,其控制當今多維聯動世界的欲望越強,所製造的矛盾和悖論就越多,其戰略資源和行動能力的缺口也越大。近日,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高級顧問坎貝爾稱,“兩線作戰”代價很高,但美不會因俄烏衝突而減緩在印太地區推進行動的力度。歐洲是俄烏危機主要受損方,雖然歐美團結得到某種程度的加強,但雙方利益差別不小,結構性競爭和矛盾依舊。戰事導致歐元一再走弱,對歐盟重振經濟和實現綠色新政十分不利;烏克蘭人道主義災難持續不止,歐盟成員財政、就業和社會治安負擔將大大加重;對俄全面制裁無疑對各國生產、生活和市場秩序,特別是能源供給和產業鏈安全造成巨大衝擊。長期而言,歐美無法完全同步維持這些制裁措施。俄烏危機也進一步激發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意願,法、德等國將藉機加快自身軍力建設,並推動歐盟下定其獨立防務建設的決心⑧。在此次危機及美國壓力面前,若干新興力量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一是印度不懼威脅,不聽招呼,不按美國的套路出牌;二是身處美國“後院”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雖然在聯大特別會議上投票敦促俄停火、撤軍,但也公開聲明不贊成、不加入對俄制裁;三是土耳其、伊朗等藉機提高自身地位,或為俄烏對話提供條件,或推進伊核協議相關談判取得突破。總之,俄烏衝突是壞事,也是好事。它不僅會促進秩序之變,為各國對外關係,特別是對待重大國際問題的立場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也會增大相關戰略力量分化、調整和重組的現實可能,使新時代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多極世界格局更快地到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