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俄烏危機啟示與中國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22-05-15 00:05:07  


 
  (二)以國家利益為上。理論上,外交政策的合法性來源於“主權在民”原則。人民是外交所代表的主體,也是其服務的對象。在實踐中,人民的訴求多種多樣,由國家作出具體的利益區分,體現為外交目標的主次排序。因此,外交工作必須因時因事因地將國家利益與具體目標協調一致起來。在俄烏衝突之初,國內外對於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不少議論,有些還過度解讀、渲染其針對性。事實上,中國政府已在雙方聯合聲明中申告,發展中俄關係是基於雙方共同願望和利益,並不針對第三方。眾所周知,兩國之間擁有4374公里的漫長邊界,中俄在能源、糧食、航天、軍工、大宗產品、工業製成品、民用品等領域存在高度經貿互補潛力,當然雙方對於重大國際事務的主張也更接近。這些都是顯而易見但十分重要的國家利益,不會因某個事件而改變,中國也不可能看其他國家的臉色行事。同理,中國與烏克蘭不僅有傳統友誼和類似的貿易互補性,還高度重視烏在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國自主發展對烏關係自然不會受制於同別的國家關係。祇有如此,才能充分體現中國外交的完全主權、獨立地位,有效維護國家根本利益。

  (三)要“慎武”也要“善戰”。就行為方、規模、國際影響等論,俄烏衝突應是當代軍事鬥爭的重要案例。雖然中國在這場戰爭可以置身事外,且雙方戰事尚未終止,我們仍當及時研習,借鑒其經驗教訓。《孫子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戰爭終究要死人,造成人間災難,故而要謹慎對待,不戰而勝是戰爭的最高境界。一方面,要瞭解在當代條件下戰爭的代價難以準確估算,其中還包括人的心理損傷、社會關聯與影響、對外信譽損害等。我們要注重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堅持“慎武”理念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守住對外用兵的紅線和底線,絕不輕易動武。另一方面,還要清醒地認識“以戰止戰”的當代意義。中國的安全環境是世界大國中相對惡劣的,我們還有一些尚未完成的民族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使命。隨著日益成長為全球性新興大國,維護中國海外公民利益也成為國家安全的必然內涵。中國軍隊要能打善戰,就必須注重在以下幾點上再鑽研,多準備:一是發揚政治工作優勢,築牢人民軍隊本色意識,做好戰前思想動員,讓指戰員充分理解行動的正義性、合理性;二是傳承中國軍隊“不打無把握之仗”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制勝思想,在今天條件下更加注重多維空間、諸軍兵種協同水平以及指揮、控制、通訊和情報系統的效率保障;三是加快武器裝備高效、精準、實用和特異化發展水平,以適應中國軍隊實戰場景多樣化需求,儘早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目標;四是重視特種戰、信息戰、心理戰的戰場應用,特別應從俄軍下一步開展城市戰鬥經驗中吸取智慧;五是注意研究和發展具有中國軍隊特色且適應國情世情的人道主義保護和救援理論、戰場規範和行動規程;六是注意借鑒、積纍防核、防生化、防擴散的實戰經驗,形成管用有效的操作預案。最後,加快體制機制建設,提高中國軍隊的相關統計、報告、評估和對外聯絡、傳播等相關係統一體化協作水平,確保戰時應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四)提高應對外部全面制裁的綜合能力。鑒於美西方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圖謀難以改變,除對中國直接軍事打壓外,實施對華制裁是其慣用手段,也將是中國新時代偉大鬥爭無法迴避的最大挑戰之一。中國應認真汲取俄羅斯提供的前車之鑒,加緊綜合研判和各類預案準備,細化總體國家安全規劃和相關法規,強化各類權能、責任、專業和資源之間的有機結合,特別注重在“以民為本,以戰為要”和“發動群眾,依靠人民”思想指導下,有序推進內外貫通、政經一體、央地聯動、官民共建、平戰結合的應激反應體系建設,也為動員和調集一切力量有效應對來自外部的長期壓力奠定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