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

http://www.CRNTT.com   2009-05-19 11:16:53  


 
  企業家式的教育改革已經給中國的教育事業注入了一種新的精神、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路徑依賴,那就是教育的產業化精神和與之相關的GDP主義。

  中國的教育必須改革,這是社會的共識。建設高等教育基礎設施、擴展教育使得更多的人獲得接受教育的權利、為國家的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些都是社會所接受的。但令人遺憾的是,改革的結果和人們的期望相去甚遠,甚至相反。

  很難否認,改革的結果是,教育資源加速向少數人集中,越來越多的貧窮人家的子弟上不起學,而培養出來的人也不是社會所需要的。在國際層面,中國急起直追,但教育科研水平實際上離國際先進水平越來越遠。

  除了“山寨版”式的模仿(如各種教育評估體系),中國本身并沒有任何教育創新。山寨版的特點就是比原版的功能更“全面”和“先進”。中國教育的評估體系就是這樣,把世界上的東西拼凑在一起。

  盡管是向西方學習,但在西方的任何一個地方,找不到中國版的評估體系。例如,西方的學校也會鼓勵博士生去發表文章,但絕對沒有像中國那樣硬性規定博士生要在特定的刊物上發表文章後才能畢業的。類似的荒唐不堪的例子舉不勝數。名目繁多的學術的惡性腐敗也因此而生。

  為什麼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會導致泡沫的破滅?這就要看誰來改革的問題。在中國,從事教育改革的并非教育專家。企業家式教育改革的主體是政治企業家,商業企業家,再加上一些帶有濃厚商業氣或者政治氣的教育界人士。

  商業企業家強調數字,政治企業家也強調數字。他們各自獲得了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但卻犧牲了教育本身的利益。

缺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密切結合

  公平地說,如果沒有政治企業家和商業企業家精神的結合,中國的高等教育(和所有其他方面的教育)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快。例如前些年炒得沸沸揚揚的遍布各省的大學城就是政治和商業利益結合的傑作。政治人物給政策,商業人士借此圈地發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