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耀基:香港的教授和校長是如何產生的

http://www.CRNTT.com   2009-05-19 09:22:54  


金耀基先生 (郭冬至 攝)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訊/此間《經濟觀察報》今天登載該報對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金耀基的訪談文章,訪談中金氏指出,內地大學的官僚化傾向要嚴重得多,因為他們是上級部門任命的,體制決定了校長不是對下負責而是對上負責的,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現象。全文如下:

教授要升遷是非常難的 

  經濟觀察報:你是哪一年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 

  金耀基:我1970年到香港,1977年成為中文大學新亞學院的院長,是中文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院長,然後又做了十幾年的副校長。到了2002年,因為李國章校長要到政府做教育局長,要我考慮做校長,後來校董會聘請我做校長。我一輩子教書,沒有和行政完全分開,但是我沒有放棄本業。我在中大35年,唯有這兩年沒有教書、沒有做研究。 

  經濟觀察報:成為了專職校長。 

  金耀基:原來做院長、副校長還上課的,還做研究,等於是兼職院長、兼職副校長。當了校長就沒有辦法了,哪裡有時間教書、做研究?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最高治理機構是校董會。校董會主要是兩部分人士構成,部分是大學的教職人員,部分是社會賢達之士,包括好多大企業家,因為他們也支持學校。社會賢達完全是義務的。校董會不管學術,只負責與學校行政有關的重要事務,對大學有最後的權力,每一個校長、每一個教授聘任都要經過校董會通過。 

  經濟觀察報:教授人選也要報校董會? 

  金耀基:對,校長準備材料之後報給校董會。材料包括近幾年來發表的論文、教學成就。對論文,我們一定要送給全世界本行的權威進行評價。這些人我們都不認識,有英國的,有美國的,偶爾也請國內的權威,但是至少有四個教授,有一個教授說不行的話就通不過。學術界裡面同行相忌的情況是有的,假如我們發現三個人都說多麼好,只有一個人說多麼差,怎麼辦?大學決定再送給一個這方面的世界級的學者,看他怎麼說,假如這個人說不行的話,那就通過不了。假如這個人說很好,就會順利晉升。總而言之,教授要升遷是非常難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