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敢於直面危機 香港才能克服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9-13 12:13:52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八十後開始的年青一代被逼也好,自願也好,他們都已經完全擺脫了移民社會的心態,紮根香港,以港為家。他們矇矇矓矓的,都感覺到香港沒有前途,他們也沒有前途。 

  年青人的危機感是真實的。香港的經濟基礎越來越狹窄,由以前的百舸競逐,收窄到四大支柱加地產。而這四大支柱已不斷在衰敗破落中,地產除了一支獨秀之外,財團更把業務擴展至市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型成畸形的壟斷和封閉。港人以前人人都想創業做老闆,根據前幾年的國際民調,香港人的創業意欲是二十多個大城市中最低。香港財團的壟斷封閉,不但使到年青一代無法創業,連跨國企業都難以立足。財團的巧取豪奪,不但造成香港社會的嚴重不公,吉尼系數高達0.53,更騎劫了整個經濟,扼殺了它的發展。 

  今天的青年,他們一方面主觀希望在香港紮根,長遠發展;但面對貧富懸殊、壟斷嚴重、社會流動性下降、經濟動力微弱、事業發展機遇減少、樓價高漲,置業能力低的困難處境,尤其是跟內地高速發展,周邊城市紛紛追上,某些方面甚至超越香港的形勢相比照,覺得前途暗淡,個人沒有力量改變環境和命運。苦惱、煩躁、絕望、抑鬱、自卑、無能、憤怒、放棄等負面情緒,正隨著年青人的數量增加,和近大半年經濟不景而快速蔓延、加劇。吸毒、援交等問題的浮現,處處顯示年青人不少趨向自暴自棄。 

                   香港醞釀變局 

  從最近“七一”遊行人數遠超預測下跌,以及之後中文大學的民調顯示,約6%的少數遊行參加者,與主流民意分岐十分大。絕大部分香港人關心經濟和民生等問題,不同意和不相信以遊行抗爭等方式能改變不滿的現狀。但另一方面,這6%當中,青年人的比例增加,而且開始與員警衝突,並於遊行結束之後拒絕散去。香港社會趨向二元化,各走極端和不作溝通。香港長期和諧的社會氣氛,正在急速敗壞。 

  在經濟衰退,失業增加的環境下,青年問題惡化,社會長期內耗不前,現有的制度和秩序陸續敗壞,港人的整體危機感開始逐步形成。但是如上分析,香港社會中向無集體面對危機,解決問題的機制。政府和政黨都不能扮演凝聚民意,動員民眾去面對危機,解決問題的角色。“憤青”們很多被自命走激進社會民主路線的“社民連”吸引,但是他們一方面脫離群眾,同時他們除了粗口謾罵,和作小打小鬧的表演式“激進”行為之外,實際上也難有作為,解決不了存在的問題,更遑論提出方向了。 

  這樣下去,無能無奈的感覺,和焦躁無助的情緒,很快就會從青年向主流社會擴散,變局不得不形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