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台學者:香港應歡迎國民黨參政

http://www.CRNTT.com   2009-11-06 10:35:37  


香港目前不允許境外政黨介入香港政治
  中評社台北11月6日訊/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包淳亮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香港應歡迎國民黨參政”。作者提出:“如果國民黨被允許在香港發展組織、公開參政,是不是可能形成一個調和、穩定的力量呢?而國民黨若然能夠在香港發展,是不是更有利於這個日益台灣化的國民黨發揚中國魂呢?一個既有中國魂且老於世故的參政政黨的發展,是不是更有利於中國的民主呢?”“讓國民黨回到香港,在香港壯大,實在可以視為中國民主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的執政黨是中國國民黨。這個政黨在過去廿年受到很大的內外挑戰,甚至一度傳聞要更名為“台灣國民黨”。台灣的執政黨不叫台灣,當然對一些主張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人而言,是不可思議也不可接受的;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政黨究竟是中國的黨,或者台灣的黨?這個問題,還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中國國民黨目前僅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這個海峽東岸的“國統區”執政,不過,如同人們所熟悉的,它的政黨歷史還得從孫中山、從海外與香港算起。迄今,雖然香港並未正式開放國民黨的政治活動,但也仍有一群中國國民黨的黨員、黨友;他們以無黨籍的名義在香港活動、參與選舉,並往返兩岸,參與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政黨活動。 

         國民黨中國情懷存留無多 

  依照既有的港府法規,不允許香港之外,包括大陸與台灣的政黨介入香港的政治,但同時兩岸與香港的政治關係卻是剪不斷、理還亂。國民黨曾利用香港發動反對北京政權的活動,這當然給予大陸歷史教訓。但是在半個多世紀之後,這個國民黨還是那個內戰中的你死我活的敵對政黨嗎?連戰、吳伯雄、馬英九、王金平等人領導的國民黨,究竟還與中國有多少關係? 

  如果國民黨只能存活於台灣,它的政黨立場就不可能是中國的,至少不可能長期保持其中國民族主義的立場。雖然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比起民進黨更有妥協性,但這種妥協是經濟性的,因此也是投機性的,商人導向的;一味期待親商的國民黨的妥協,還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嗎? 

  但是,親商的國民黨在兩岸關係的歷史洪流中,確實有其作用。現實的發展“先進生產力”的人民要求,使國共兩黨由鬥爭轉變為競爭、乃至於合作。國民黨成為一個共產黨可以也願意溝通的友黨。世俗化的國民黨成為穩定兩岸政局的重要機制,但如何進一步喚醒其中國情懷,是一個重要而需要縝密思考的問題。 

            可以在香港形成調和力量 

  另一方面,香港既有的政局,政黨結構較為破碎,“民主派”與“親中派”對立嚴重,而兩派內部也頗有分歧,這與目前的國共合作景象相去甚遠。如果國民黨被允許在香港發展組織、公開參政,是不是可能形成一個調和、穩定的力量呢?而國民黨若然能夠在香港發展,是不是更有利於這個日益台灣化的國民黨發揚中國魂呢?一個既有中國魂且老於世故的參政政黨的發展,是不是更有利於中國的民主呢? 

  如此一想,讓國民黨回到香港,在香港壯大,實在可以視為中國民主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對此,吾人不僅寄希望於香港特區政府,更寄希望於大陸當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