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青報:大學要有靈魂 必先去行政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2-03 10:11:35  


 
  在溫總理看來,大學獨特的靈魂在於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思考,是人類區別於動物之處,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發展或是為社會的發展而思考,而大學,正應該是培養人如此思考的地方。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學功利化、庸俗化,它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難有高貴之心。

  說到此處,不禁懷念民國時代那些有風骨的大學和有風骨的教授。蔡元培治北大,提出思想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網羅各色人才,領一時風氣之先。那時的北大,學術水平低下、教學態度惡劣的教員一律被解聘,教授絕大多數都30歲左右,最年輕的僅24歲。既有激進民主主義者陳獨秀、李大釗,也有保守的劉師培、謀求複辟的辜鴻銘;既有主張白話文的胡適,也有反對白話文的黃侃,真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00年前做得到的事情,今天也同樣可以做到,甚至應該做得更好。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社會文化的發展沒有跟上,拜金的思潮侵蝕了全社會的道德水準,也侵入了大學,如果大學也也跟著整個淪陷,整個民族的未來將是一片黑暗。而如果大學能保持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整個社會就會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燈塔,這個燈塔會照亮一片天地,然後不斷擴大影響範圍。

  守住這個燈塔,要確認大學最寶貴的財富是具有獨立思想的教授。教授們得以在大學生存,並不是靠在美國某個雜誌發表了幾篇論文,而是有自己獨特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對有獨立言行的教授要引以為傲,最起碼要有包容之心,而不是刻意壓制,排斥異己。要允許“自由的表達”,要能容納不同意見,“若批評無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有獨立思考的教授,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學生,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因為若要追求獨立的精神,必須要有獨立的機制。這一獨立的機制,首先是“去行政化”,如朱清時教授所言,讓教授治校,讓學術至上,不用官僚行政那套體系來管理,而是教授自己管理自己,大學自治。朱教授認為,這樣才可以解放大學的創造力,使大學回歸本來面目,使它很有活力。

  在去行政化的同時,要秉承獨立的理念。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近日接受《財經》訪問時表示,大學要完全獨立於社會,獨立於政治不可能,但絕對不能依附。失去了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大學也就失去了它的靈魂,失去了其作為“精神燈塔”的意義。(2010年02月03日 中國青年報,作者:王衝)

羅軍:大學獨立思考難就難在自由的表達  
  
  溫總理最近說,好的大學應有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

  很讓人感慨,領導人如此言之切切,說明現在眾口一詞、人雲亦雲、隨聲附和、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現象比較焦人,而有益於社會的真知灼見,國家最需要的真知灼見常常不知所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