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依次遞補議席空缺合情合理

http://www.CRNTT.com   2010-02-10 10:41:05  


特首曾蔭權日前自稱“順路”,現身政制向前走大聯盟的街頭簽名活動。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訊/“一國兩制”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是前無古人的概念。在香港順利落實“一國兩制”的十三年間,當中必然出現許多新問題。必須指出的是,議員在就任時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亦要遵守基本法。中央政府已經清楚表明本港並沒有剩餘權力,而基本法的最終解釋權亦屬中央。即是說基本法沒有提到的權力,並非就沒有限制。因為基本法處理的是本港的公權力,公權力並沒有任何剩餘權力,既然基本法沒有授予本港創制“公投”,本港不論政府或是作為建制一員的立法會議員,都沒有權創制任何形形色色的“公投”。 香港《文匯報》今天登載文章“依次遞補議席空缺合情合理”,內容如下:

  香港立法會有五名議員辭職,引起全城注目。此五名議員是經過激烈的競選,以較高票數而獲選為本屆立法會議員。當然,同時區內仍有其他落選的候選人,部分參選人的得票更與當選者相差不多。那麼,按照不少國家及地區的慣例,按照選民的意願,既然當選者不願繼續做立法會議員,順理成章地由第二名自動當選為本屆立法會議員,合情合理。 

  現時港區人大代表出缺,依例會按得票率多寡將當屆落選的參選人依次遞補,但遞補人士必須在當屆得票率不少於三分之一。如當年鄔維庸去世後,便由梁秉中接替其空缺。另外,澳大利亞政府在其法律中就明文規定,如有議員辭職,那麼,其後的候選人可以填補空缺,順理成為本屆議員。例如美國總統如果辭職,就會由副總統填補,而不需要再來一次全民補選。其法理依據是,選民在投票時已經選了一些候選人,而所有候選人大都承諾願意為社會服務,雖然部分因票數不足而未能當選,但選民的授權仍在,現在既然有議員要辭職,就應該按得票多寡依次填補空缺。 

人大補選制可作借鏡 

  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各區最高票落選的參選人,仔細觀察,如果依次補回議席,某程度上亦可以代表香港選民意願。例如:九龍西落選的毛某人,其政黨背景是公民黨,正正是在港島區辭職的陳姓議員同黨。現在九龍西有議員辭職,那麼,由高票落選排第一的候選人填補空缺,未嘗不符合九龍西選民意願,而在其他區亦可發揮同樣作用。更重要的是此舉既可節省公帑,亦防止了一些不負責任議員不斷辭職再參選,以免將莊嚴的立法會選舉變成他們政治表演的舞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