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呼喚教授精神 反對“論文民工”

http://www.CRNTT.com   2010-02-12 11:19:17  


過分注重論文不僅會培養“論文民工”,甚至誘發學術腐敗。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訊/“期望大學校園多出一些有獨立人格、學術道德和學術創見的名副其實的大學教授,而不是多出為完成論文量沉迷於製造學術垃圾的‘論文民工’。北大精神,魂兮歸來!教授精神,魂兮歸來!”《大公報》今天登出劉武俊的文章“大學教授不是‘論文民工’”,對目前大學中一些過分注重論文的現象作出批評。文章內容如下:
 
  北京大學法學院多名教授不久前在教師郵件群中批評學院學術政策。事因法學院宣布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教師工資將按工作量分配,法學院多名教授對此表示不滿。據悉,根據此方案,如果一名教授沒有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所拿到的績效工資可能不如一名剛參加工作的行政人員,而教師之間績效工資可能相差幾倍。此方案並未事先徵求法學院教師的意見。

  “用計件工的方式確定所謂績效工資”的改革舉措,的確讓斯文的北大教授蒙羞,那就是赤裸裸地要將大學教授逼成“論文民工”。試想:中國一流的學府北大都如此,國內其他高校的官僚風氣也就可想而知了!

             “磨”出學術水平

  筆者聯想起1月26日溫家寶總理與來自科教文衛體各界的十位代表座談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意見時說過的一席話。溫家寶總理說:“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

  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這就是溫總理眼中大學獨特的靈魂。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這是辦好一所大學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學功利化、庸俗化,那麼它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難成大有作為的棟樑之才。

  遙想蔡元培主政北大的時代,學術自由、兼容並包,領一時風氣之先。當年的北大,既有激進民主主義者陳獨秀、李大釗,也有保守的劉師培、怪僻的辜鴻銘;既有主張白話文的胡適,也有反對白話文的黃侃,真是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

  逼著大學教授像計件工一樣寫論文,只能製造更多的學術垃圾。真正的學術水平與發表論文的數量以及與是否發表在所謂“核心刊物”上沒有必然的關係。學術成果、學術水平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要投入心血“磨”出來的。

                呼喚教授精神

  當然,大學教授在抨擊譴責校方學術政策的同時,包括北大在內的某些大學的教授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追名逐利的教授們在名利場上可謂忙的不亦樂乎。熱衷於泡各種氾濫成災的會議,發一通不痛不癢的高見後揣著出場費再去其他會場趕場;拿各種科研項目,辛苦幹活的卻是自己的學生;掛著教授大名的垃圾論文在各種學術刊物上氾濫,教授沒有動過一筆卻落得名利雙收。有的教授一年到頭也沒有正兒八經給學生上過幾堂課,沒有發表過幾篇真正是自己撰寫的學術論文。坦率地說,某些教授正常教學外的收入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期望大學校園多出一些有獨立人格、學術道德和學術創見的名副其實的大學教授,而不是多出為完成論文量沉迷於製造學術垃圾的“論文民工”。北大精神,魂兮歸來!教授精神,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