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預算案低赤字 泛紓困求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11:26:42  


預算案得到社會主流認同
  中評社香港3月3日訊/“香港是一個體積很小的經濟體,但人口老化、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遷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嚴苛要求。政府要維持社會穩定,扶助困難階層,縮小貧富差距,要‘派糖’,口袋得要鼓鼓囊囊才行,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此,推動經濟發展,鞏固並加快復甦,就成了關愛社會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大公報》今天登出崔寧的文章“預算案低赤字泛紓困求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經濟正如初春的氣候,開始轉暖,但又不能排除倒春寒或有的侵襲。處在復甦初期、只能審慎樂觀的大環境下,香港即將進入新財政年度。日前財爺曾俊華發表“2010-11財政預算案”,替社會經濟和民生,以財政資源再分配形式,清晰細緻描繪藍圖。

  這個喜歡在上唇留一撮鬍鬚、很有特點的財政司司長,行事作風至今仍不脫紳士風度,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使得其任內第三份財政預算案,在風格上與以往相比並無太大分別。審慎進取的態度,堅持“大市場小政府”原則,盡力維護“量入為出”傳統的意圖,在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財政儲備“情有獨鍾”

  謹慎的鬍鬚曾似乎對財政儲備情有獨鍾,強調“經過這次金融海嘯,我們應該更加體會到充足儲備的重要性”。在現有財政儲備超過五千億港元的情況下,捂緊口袋的財神爺,對一次性紓困措施的“派糖”,“多乎哉,不多也!”只得近二百億港元。氣派雖不夠大,難免令民粹者失望,但把財政赤字控制在二百五十億左右的做法,避免了“大花筒”的嫌疑,不失穩妥。

  關愛社會,作為政府財政資源再分配一項重要目標,體現的是民本思想,也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預算案中,財爺在包括人才培育、社區建設、醫療衛生、照顧弱者及紓困措施等與市民生活質素息息相關的項目上,傾注了大量資源。這些方面的支出,佔了政府經常開支的一半以上,為百分之五十六,且教育經費仍然佔重頭。

  民眾能夠直接感受到“好處”的一次性“派糖”,預算案提出了六項措施,包括令全港一百四十萬名納稅人均可受惠的寬減75%薪俸稅,寬免下年度全年差餉,動用十八億元為約七十萬個公屋租戶代繳兩個月租金,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相當於1個月金額的額外津貼,即人們戲稱的“雙糧”等。這些措施如陣雨甘霖,惠及數百萬人口。雖然比起過去兩個財政年度近九百億元的紓困數額,略顯羞澀,但其惠及面大,且能集中表現政府“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情之心,在預算案中顯得特別耀眼。

  香港是一個體積很小的經濟體,但人口老化、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遷都對經濟發展提出了嚴苛要求。政府要維持社會穩定,扶助困難階層,縮小貧富差距,要“派糖”,口袋得要鼓鼓囊囊才行,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此,推動經濟發展,鞏固並加快復甦,就成了關愛社會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由是,在預算案中,發展經濟被放在關愛社會的前面,並佔了最大篇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