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換妻,中國人所不知的另一面

http://www.CRNTT.com   2010-04-27 12:04:28  


 
性解放不等於先進文化 

  在以往的中國社會中,道德與傳統似乎總是與權力、虛偽、專制等裹挾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自由知識群體很容易將性解放與爭取自由人權、啓蒙、寬容、文明等詞語簡單等同起來,認為性解放符合歷史的進步潮流,是先進文化的象徵。

  但問題絕沒這麼簡單。與上世紀60年代相比,這幾十年來西方社會的性觀念反而趨於保守,各種保守主義思潮後來居上,在許多領域都占據了主流地位。

  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皮尤中心在前幾年做過一個調查:在成功的婚姻的必要條件中,與1990年的調查結果相同,貞潔是第一位的選擇,達90%以上。1997年的一份蓋勒普調查也顯示,90%的美國人認為婚外性行為不可接受,只有6%的人同意這一行為有時是錯誤的;3%的人認為這是無所謂的。而且在對於婚外性行為的態度上,年輕組和年老組的看法也比較一致。

  這種態度與60年代性解放風潮時期的態度完全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似乎性解放運動才是過時的玩意。

  我們不可否認60年代的性解放運動所帶來的一些積極的社會變革,它砸碎了一些不必要的性禁忌與枷鎖,在很多方面有利於健康人性的舒展。但性解放運動所帶來的巨大負面效應也使得人們再次反思傳統和禁忌的價值。性,絕不像握手那樣簡單。那些簡單認為性解放失去的只是鎖鏈的人們,收獲的反而是更多的痛苦。

  據統計,1960年之後的三十年,社會文化有如此改變:暴力罪案增加了560%;私生子多了不只400%;離婚率增加四倍;生活於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比率增加了3倍;青少年自殺率增加超過2倍。1962年度離婚家庭約41萬,1970年升到70. 8萬,1978年達1l3萬。美國社會為性解放運動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76年,卡特在競選中反複承諾,他的政府一定要把重建家庭問題置於最優先地位。“美國家庭出了毛病”—這是吉米.卡特對性解放導致家庭危機的概括。入主白宮後,卡特曾五次召開專門會議,商討制定新的家庭政策。

  1984年,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性解放走入死胡同》一文,指出,“審慎和責任感是80年代的格言”,反思了性解放運動的問題。法國《費加羅雜志》發表了《新的性道德:恢複忠實》一文,指出:“不負責任的婚姻時代已經過去”。 關注家庭的健全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識。聯合國將1994年確定為“國際家庭年”,呼籲重視傳統以及家庭的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