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導彈後撤之三方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0-08-16 10:55:11  


 
須預估撤彈時機及回應

  在政黨政治中,政治家當務之急就是顧及選情。如果北京換位思考一下,則不難揣度台北的回應了。五都選舉在即,各界視為兩年後大選的風向標。民衆在本能上對“一個中國”的提法有反感情緒。近來國民黨高層連“九二共識”都很少提及了,顯示這個忌諱的份量。

  上述評估是常法,不是變法。兩岸關系波詭雲譎,台灣政情撲朔迷離,常法未能兼顧,變法卻能透視本質。比如後撤導彈,就不能排除“戲中有戲”的可能性。在選舉前夕,台北對大陸導彈存在欲拒還迎的心態。倘若此刻導彈後撤,緑營疾呼大陸威脅不足畏懼,聲勢益熾。反之,導彈未撤,高懸台灣頭頂,則便於說服選民支持藍營穩健政策。

  導彈後撤還涉及第三方即美國的態度。近年中國國力駸駸乎直追美國。在海峽對岸布陣的導彈成了美國對台灣軍售的理由,而售給台灣的軍備自然產生牽制中國的作用。現階段,在導彈後撤的問題上,美、台可能採取拖字訣。

  中國周邊驟趨緊張,而戰爭又不至於爆發,乃是最有利於軍方的態勢。如此,軍方可以獲得更多撥款,卻不致埋身於硝煙血雨之中。2005年至2009年,中國軍費逐年比上年分別增加12.6%、14.7%、17.8%、17.3%、14.9%,而在2010年僅增7.5%,為歷年最小的增幅。好趨勢剛抬頭,卻可能遭遇拐點。

  當前中國大災頻頻發生,民間抗爭事件彼伏此起,無論是救災還是維穩,軍隊都是主力軍。北京決策層不能忽視軍方呼聲。今夏美、中在黃海持續對峙以及兩國對南中國海意見扞格不入,估計明年北京會劇增軍費。

  胡錦濤花費偌大心力,方才說服軍方接受導彈後撤的提法。台北對此反應消極,勢必加強了北京強硬派的地位。以軍方之強項,經濟之雄厚,一旦訴諸強勢作風,哪怕僅局限於軍備競賽,即足以拖垮台灣經濟。即此一項,足見台北尚缺乏運用“巧實力”的功底。

  可見“九二共識”仍是兩岸有待於繼續“開發”的課題。眼前,恰如《聯合報》所言,這猶如一扇紙窗,“既有透光之效又有隔離之功”。雖非盡如人意,卻也有凝聚共識之階段性功能。

  基此,導彈後撤乃是一項系統工程,須從兩岸關系、軍事、外交、內政各層面進行研究。在啓動這項工程前,對於時機、協調及各方回應須作預估。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