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唐英年忠言逆耳 80後應善於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1-20 11:22:36  


 
                        唐英年演辭內容具有針對性

  唐英年首先強調一個真正成熟的公民社會,在重視權利的同時,必須自覺地承擔責任;第二是不要搞思想壟斷;第三是強調妥協是民主的產物;第四是避免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實事求是地看,唐英年演辭的內容帶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放諸四海而皆準,中外古今的社會都需要這些元素。

  一些贊同者認為,唐英年演辭通篇既沒有抹殺社運推動改革,但同時提點年輕人追求理想之同時,也要講求包容、妥協,不要只一味追求出到soundbite(新聞報道的原聲摘播);一些贊同者還指出,從演辭的內容而言,是唐英年近年演講罕有的言之有物、內涵深刻的佳作。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認同唐英年指部分人批評政府“官商勾結”,是無根據及言過其實的,又認同唐英年“民主是妥協的藝術”的說法。對於唐英年指部分年輕人剛愎自用,他指有關評語語重心長,指出了社會裡部分人的取向和態度。

  正如唐英年指出,回顧2010年,“80後”問題是討論得最多的社會現象之一,分析和討論的角度也非常多樣化。唐英年坦陳自己的觀點是一位“50後”的想法,強調跨世代的溝通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指出交棒是歷史規律,“80後”很快就會“接棒擔莊”。他問道:“80後”期望接手的是一個怎樣的香港呢?把唐英年演辭的內容與香港近年來的一些現象對比,更顯出唐英年提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值得“80後”反思,並作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權利責任平衡避免思想壟斷

  唐英年提出的公民社會的權利與責任問題,是一個歷史性的話題。在現代社會,法律保障個人追求私人利益的自由,但應基於維持健康、尊重的社會,若社會中的個體為了追求私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可能危害社會秩序與穩定時,最後連個人的自由權都不能確保了。所以公共責任顧及的是公共利益的完成,致使社會中的所有成員皆得以完成集體的自我實現。公共責任是社會與公民相互應盡之責任義務。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唐英年認為不要搞思想壟斷,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它為我們描述了理想中的民主社會公民實現自己話語權的自然狀態。胡適先生認為:“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眾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眾人之所非未必真非。”換句話說,就是要大家容忍異己的意見和信仰。實際上,道德高尚是否在我手,真理是否站在我這一邊,我們都不能絕對地把握,知道我們自己無知比我們認為掌握了真理更為艱難。唐英年指出,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元的,我們應該有包容的胸襟,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對持相反意見的人動輒口誅筆伐,這的確值得“80後”反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