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不鼓勵農村娃上大學”觸底社會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1-03-11 11:10:46  


 
鄭渝川:不鼓勵農村娃上大學 鼓勵什麼?

  2011年03月09日04:41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鄭渝川 

  3月7日,在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聯組的分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平稱“我們也不要鼓勵我們農村的孩子去上大學,因為一旦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就回不到自己的家鄉,回不去自己的家鄉就是一個悲劇”。在她看來,農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往往導致返貧,孩子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買不起房,也不願回家,這種狀況是不合理的。

   王平委員談到幾點問題:一是大學生就業難,許多人找不到合適出路;二是大學上學成本高,會導致居民全家返貧;三是不宜急劇推動城鎮化,城鎮化過程對文化傳承延續有影響;四是大城市房價太貴,年輕人負擔不起;五是包括農村學生在內,許多人盲目追求上大學,而不願通過職業教育找尋更適合的發展道路。這些問題各自孤立看當然都成立,但恐怕並不能推導出“不要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的結論。

  表面上看,現階段我國高校辦學質量較差,“大路貨”的培養路徑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存在巨大鴻溝,農村孩子及許多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上大學,真要算是一樁“賠本”生意。但老百姓即便知道孩子讀大學很可能要“賠本”,也還會一如既往走下去,說明群體性的“不理性”實則就是最大的理性。

  無論農村孩子讀不讀大學,在其成年後趨向城市生活,從保障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來看,通常是理性正確的選擇。儘管近年國家開始逐步加大“三農”投入、改善政策環境,但務農確實是非常艱難的生計。而農村孩子就近就業或創業,也取決於所在地的營商就業環境,沒有學歷就得從第一線最辛苦的工作做起,我們慣常只看到一線湧現出的個別佼佼者,卻很難注意到更多無學歷、無專業技術的打工者的窘境。而從生活質量看,各地在推進城市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在拆遷和建造宏大設施上下大力氣,而在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有不同程度“打折”,“欠賬”在鎮村兩級基層尤其明顯。

  筆者真誠希望王平委員等參與“兩會”者能在這方面大聲疾呼,加大國家和各地方對農村的投入,特別是對那些關係農民生活質量、保障其發展的項目進行投入。反過來,如果城鄉發展差異、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差異始終無法彌合,實現城鄉青年發展的起點公平等目標始終無法實現,就無從改變農村家庭供養大學生返貧、農村生源大學生難找出路的現實。

  至於大學學費貴、上學成本太高,以及城市房價貴等問題,跟農村孩子讀大學這一選擇無關,建議王平委員將其分列出來,做好實地調研,提出更有操作性的專項提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