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任劍濤:現代國家建構的文化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14:51:12  


 
  我們在對現代國家建構當中的歷史文化傳統做出分析,轉換一個角度,為了建設現代國家聚集文化資源我們怎麼辦?這首先涉及到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一書,這本書所設想的一個現代國家建構當中一個民族是不一樣,中華民族或者美利堅民族、大和民族首先涉及到他對他這個將要建立一個自然生存的族群群體要賦予“國家”以政治意義,那麼究竟是共同體的想象還是想象的共同體?一個族群想要為國家進行建構時,有獨立傾向時,比如台灣特別強調一個國家不過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因為想象的共同體賦予了我們建構政治體的某種隨意性和現實可靠性。如果我們說是共同體的想象,而不是想象的共同體,那麼共同體的原生結構、歷史延續、既有積澱、活動方式、績效判准都對我們要去建構新的政治體造成了約束。大家知道現代政治學裡基本的說法是新的制度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什麼陳述?這是共同體想象的陳述。400年台灣史是想象的共同體陳述。400年想象為獨立民主作為殖民來開拓一個新的政治領域,因而形成新的政治空間,要建立新的政治體,所以從想象的共同體和共同體想象我們可以看到這中間的歷史文化的一個分辨,歷史文化傳統的作用在現實政治下被不同的方式激活就不是一種歷史形態了,而是一種現實形態,這跟我們第一大點第二方面所分析的作為現代國家建構中歷史文化傳統不一樣。

  第二,就是為了現代民主國家的建構,現代的民族國家成為民主的民族國家,這樣一種國家形態要建構起來,有自然要素和政治要素,哪三個自然要素?即語言、文化、傳統,這個傳統指的是習俗,這樣一系列東西在現代國家建構裡不再是不經意之中由國家高層到底層的生活習性,來經過代繼和國家權力的提倡,逐漸建設起來了一個東西,而這種自然結構在現代國家建構裡語言、文化、習俗已經變成人們為建構這個國家進行邊界劃分的自覺建構。德國人在建構自己的民族國家時,通過赫爾德談語言的起源,語言對人類自立和民主國家建構的作用自覺的賦予了語言、文化、習俗以政治力量,本來傳統國家中是沒有政治力量的,最經典的建構是中國,"華而夷者夷也,夷而華者華也",你是野蠻民族,但你接受了中華文化,你就變成文明民族了,如果你是中華文化,不長期保持對文化的警惕性,你就變成野蠻人了,因而純粹是文化概念。而在現代國家建構當中,新型的聚集起來的文化變成了一種政治性力量。

  第三,在這樣一種共同體的建構基礎上,為現代國家聚集文化資源,使得共同體的文化變成了聯合體的文化,這個區別非常大,“Common wealth”是最初國家英國人最愛談的國家概念,後來大家才認為是" State "," Common wealth "是共同財富,共同財富的認知來自於哪裡?從我們的歷史陳述就可知道,長江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這是什麼陳述?這是共同體的陳述。因為我們這個民族長期沿著兩條大河生生不息,見證著我們繁榮昌盛的文化。但這樣的共同體文化在現代國家建構中為建構現代國家聚集資源變成了一種政治論述,變成“我們必須要依據現代公民個人權利,依契約來建立中華民國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陳述的意思是國家是工具性國家,公民之所以要愛國,要支持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因在於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我們的公民權利,這是現代國家的基本理念。但為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時,就把這種現代國家建構的契約性以及公民和個人聯合成的國家,因而讓渡出自己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權利、財產、生命、自由”,這些東西我們是不讓渡的,這就變成了契約性國家,而在我們陳述裡,契約性國家變成了“我們沿兩條母親河繁衍生息的中華民族,有如此頑強的奮鬥能力,在西方的列強的侵略下頑強的復興中華文明,重新建構了強盛的中國”。這樣就把契約性國家換算成了共同體國家。在今天共和主義國家理論裡特別強調我們作為共同體,我自己一般不談共同體,我把國家視為穩定的聯合體,但為國家聚集文化資源時,這兩種表述邊界不清晰,相互牽扯,互相扣合在一起。

  由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現代國家建構裡,文化對於一個國家共同體和聯合體的建構發揮了重大塑造作用,而政治國家建構的現實需求又激活了傳統文化,讓它變成新生的文化傳統,傳統文化是死亡,文化傳統變成活的。(這是80年代文化討論中得出的共識)。

  分析了第一個問題以後,我們可以來分析第二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