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如何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08:28:51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實踐經驗看,“二戰”後許多國家經過努力,都先後從低收入國家成功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由於大多數國家在向高收入經濟體攀升的過程中,經濟增長仍然依賴從低收入經濟體成長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戰略,進一步的經濟增長被原有增長機制鎖定,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這一上限,導致這些國家一直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線上,即“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少數國家實現成功轉型並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96美元,按照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標準衡量,中國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財經》發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文章表示,中國經濟無疑還會增長,但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關鍵要看經濟結構能否實現戰略調整,社會結構能否順利轉型。現實經濟社會發展中,從體制、政策等方面,都對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結構轉型形成了極大的掣肘,不消除這些掣肘因素,中國恐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

  結構轉型的國際壓力

  文章稱,中國從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轉型是十分成功的。在低收入階段,中國利用勞動力富裕、工資成本低的優勢,積極吸引外資,以出口為導向,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國基本消除了“雙缺口”即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當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中國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儲蓄剩餘和外匯剩餘。

  這一時期,中國利用“雙剩餘”促進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方面轉換,能源原材料采掘、電力燃氣生產、石油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金屬製品、通用專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通訊設備及電子設備製造業等得到快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