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反對派藉“本土意識”作怪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09:40:58  


資深評論員周八駿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香港資深評論員周八駿今天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反對派藉“本土意識”作怪》表示,反對派欲變香港特別行政區為變相獨立的政治實體,在政治上向若干西方國家乞求,在理論上向西方政治學偷師,在思想情感上則是寄託於所謂香港的“本土意識”。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香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小題大做、借題發揮,炒作香港人受內地同胞“委屈”的話題。反對派藉“本土意識”興風作浪,是不可能得逞的。

  2012年1月18日,D&G設於廣東道的分店終於就前一段日子該店職員不讓香港市民在該店門外拍攝一事,向香港市民公開道歉。至此,這一事件的擾攘應可畫上句號。但是,香港社會關於這一事件的反應,尤其是反對派政治團體借題發揮、製造香港居民與內地同胞之間的矛盾,其惡劣影響難以消失。

  一家商號如何對待不同的顧客,是否公平或歧視,應以事實為依據;如果事實證明存在歧視,則應督促其糾正。但是,有些人,特別是一些反對派時事評論員,卻藉此製造香港居民受歧視而內地同胞受優待、因而香港人必須起來捍衛自己權益的話題,其動機和目的已然超越了對於一家商號某種不正確做法的批評或抵制。

在兩地間“挖鴻溝”

  幾乎同時,某些立場一貫同情甚至支持反對派的媒體連篇累贅地“熱炒”所謂父母為“雙非”(即均非香港居民)在港出生的兒童湧入香港醫院和健康院爭相“打預防針”以及湧入香港北區爭入幼稚園的新聞,企圖在香港社會掀起“恐內(內地)症”。 

  指責D&G設於廣東道的分店歧視香港居民而優待內地同胞,指責父母為“雙非”在港出生的兒童與香港居民的後代爭奪醫療和教育資源,表面看差別很明顯,實質都是在香港居民與內地同胞之間挖掘鴻溝,在強化所謂香港人的“本土意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