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沈陽商家究竟懼怕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8-08 12:10:09  


 
  當施暴變成合法,被執法者豈有申訴的機會?尤其在諸如“迎接全運會”這樣事關所謂城市臉面和領導政績的“地方頭等大事”上面,正當的申訴和不滿,完全有可能被視為對抗執法,從而使自己面臨極大風險。“如果您賣的是牙簽那麼恭喜您,您還需要森林砍伐證明”。這是關於沈陽關門歇業風潮的一個帖子,在網上得到廣泛轉發。雖然真實情況存疑,卻形象地反映了運動式執法和選擇性執法的無所不用其極。哪怕被檢查的商家的確存在問題,這樣的執法“打假”也令人質疑。

  “假”一直就在那裡,為何今日才嚴格執法?如果沈陽方面真的是為了迎接全運會而發動了這場整治環境的“淩厲攻勢”,那這樣的執法就不是什麼執法為民,而是執法為全運會!關門歇業看似源於謠言,實則源於恐懼。多米諾骨牌一般蔓延的風潮,無異於曝光了所謂執法的本質。在這樣的執法面前,任何人都無法免於恐懼。

【相關閱讀】公信力在哪個點出事就在哪補救(2012年8月8日 《環球時報》)

  (社評)沈陽一些商戶近期受各種傳言影響,關門停業。遼寧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現象。沈陽官方針對有集中整治和高額罰款的傳言公開表示,若發現亂檢查、濫罰款行為,將嚴肅查處,並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

  相信這些正面信息將很快發生作用,沈陽的私營商業恢復正常不會是很難的事。

  然而很多小商戶因為此前有傳言說官方要為遼寧全運會籌款而大幅提高罰款,從而紛紛被嚇住,這說明官方公信力自動壓制“謠言”的本應有力量處於缺位中,在會不會非正常罰款的問題上,當地政府的可信度低於傳聞背後的那些“七嘴八舌”。

  最近各地出的幾件事,幾乎都與當地政府公信力不足直接或間接相關。公信力已成各地政府改善社會治理的最大短板,圍繞它今後大概還會出各種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事情。

  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是能立竿見影的事,也不是某一批官員一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互聯網時代,中國所有官員實際上組成了公信力聯盟,個別地方和個別官員對公信力的損害,都會不同程度影響全局。

  然而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是無處下手、沒有希望的事情。它恰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每出一個公共事件,同時也是政府向社會表達真誠的機會。在公信力問題上,“壞事變成好事”的機會最多。

  最近幾件事同時也向社會傳遞了一個正面信息:政府根據民意做工作改進是積極的,當合理的批評出現時,政府選擇接受批評在可能性中最高。此外經過與謠言的幾輪公開鬥爭,政府的辟謠能力在加強。只要官方發出信息及時,這些信息最終都主導了事情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