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邵宗海:“一個國家”與“一國兩區”可以重叠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7:53:39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的文章《“一個國家”與“一國兩區”可以重叠》,作者認為,北京日前正式提出“一個國家”用詞,說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框架,事實上與“一國兩區”的說法以及實質意義上幾乎重叠,甚至內涵尚有“九二共識”中各自表述的精神,可彼此賦予對“一國”的各自認知,對北京與台北來說,這可是走向於“突破”的重要一步。詳論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12年7月28日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曾經指出:“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段論述雖經短時間尚無法在兩岸形成發酵,但是它後續影響力仍見存在,值得關注。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的說法與“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用辭,到底在內涵上有什麼差異,或者說在策略上有什麼樣的不同效果,就關係到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是否可以深化的關鍵所在,也關係到兩岸之間是否能跨入政治議題“深水區”的門檻所在。

  在內涵上有沒有差異的看法來說,如果把這二句話引申到在“一個框架裡”的意義,或是說“大陸和台灣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那麼它們之間應該是差異不大。如果再放到“國家主權與領土不可分割”的前提來看,這二句話的深層意義,都在凸顯這樣的宣示與立場。

  但是從策略上是不是有什麼樣的不同效果去論,“一個國家”一詞對中共決策者來說,絕對是創新的作品,而它的意義,在作者個人的揣測裡,顯然是針對台灣對“一個中國”的污名化,希望用“一個國家”比較中性,而且也符合台北多年來習慣性使用的用詞,譬如說“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區”等,進而能讓兩岸達成共識,可順利進入政治議題探討的“深水區”。

  再深入一點來說,這更是作者的推論,“一個國家”一詞應該會比“一個中國”更具想像的空間,包括“這可以不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可以是兩岸共同締造的新中國”、甚至於“這可以是聯邦、邦聯以及國協體制”的國家。在面臨台北今後可能希望在兩岸整合的過程裡,會有更多“主體意識”能呈現在整合看法與體制層面裡,不希望只是被單向並吞或邊緣化,“一個國家”的適時提出,就是希望讓台北更趨於同意接受,進而逐漸的取代“一中”說法,讓這項難題得以破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