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社會正義幌子下的政治鬥爭

http://www.CRNTT.com   2012-10-29 08:52:25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日前撰文“社會正義幌子下的政治鬥爭”指出,台灣從來不曾像現在一樣充滿了不知所措的仿徨,全台上下就像無頭蒼蠅和找不到出路、關在籠子裡的鬆鼠一樣,從政治到經濟莫不如此。大家在窮忙、瞎忙、亂忙之餘,開始相互指責,彼此幹譙,朝野固然如此,民眾之間也不遑多讓。

  問題的症結在於台灣的大餅已經無法做大,階級鬥爭隱然待發。民眾對於未來感到惶恐不安,於是大家相互猜忌的紅眼症愈見明顯。

  反正你好我就不好,你高興我就不高興,你的成功如果不是我的失敗,至少也減少了我成功的機會,相對剝奪感無限上綱的結果,就是既然我不能更好,你也不許比我稍好。大家都只想爭取、擴大自己的權利,但又不願付出任何代價。台灣的教育、人才、經濟、財政政策全都出了問題,仇富以及反精英的氣氛正在蔓延,向下攀比以及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情形使得台灣逐步走向惡性循環,向下沉淪的境地。

  稍早,台灣曾有所謂的證所稅及油電雙漲爭議,最近台灣媒體又報道,勞保、公保、軍保都有破產之虞,接著就討論到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和優惠存款利息,問題後來更進一步提到公立大學退休教授轉職私立大學兼領雙薪的事情上,然後又更進一步討論到有關社會正義的議題,最後再把所謂世代剝奪的大帽子往上一戴,這就形成了階級性和制度性的剝削問題。大家都有一肚子的氣。

  談到社會正義,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指出,在當前全球化的情況下,社會向上流動的僵固情形及貧富懸殊的擴大確實是有惡化的現象,世界各國莫不如此。筆者同意,任何一個政府都有責任採取相應的財政、稅收、金融、教育及社會福利政策來改善這種情形。給年青一代一個公平合理的發展機會,這是年長仍然在職者的一種責任,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失職,但問題是要如何做才能解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