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只有制定政黨法才能消除泡沫黨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3-01-01 09:16:35  


台灣是全球政黨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以台灣地區二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十萬人就擁有一個政黨。
  中評社北京1月1日訊/在二零一二年結束之前,台灣“內政部”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佈了政黨登記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去年六月底,台灣地區共有二百二十四個政黨,較二零一一年底增加了十五個。

  可以說,台灣地區是全球政黨數量最多,甚至是政黨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可能比號稱“政黨林立”的北歐還要高。實際上,以台灣地區二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十萬人就擁有一個政黨。這對於那些兩黨制國家和地區來說,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台灣地區政黨林立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形成。其一是政治態勢背景的原因。在國民黨政權於一九四九年遷台之後,長期實行“一黨統治”,實施戒嚴體制,嚴禁黨外政治活動。雖然也有中國青年黨和中國民主社會黨,但卻是屬於由國民黨補助的“花瓶政黨”。雖然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國》曾經發起創辦新政黨活動,但在國民黨政權的高壓之下,“中國民主黨”很快就胎死腹中。後來雖然仍有少數黨外人士,通過各種形式向國民黨政權爭取成立政黨的政治權利,但只是“單打獨鬥”,互相之間缺乏聯繫配合,基本上處於分散活動,未能形成集體性的在野政治力量。

  蔣經國的晚年在“黨外”運動衝擊下,尤其是在美國長期對台灣仍然堅持戒嚴體制,與世界各國的民主體制及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嚴重脫節,頗有意見,甚至以支持包括“台獨”組織在內的台灣海外活動作為抵制之下,對“黨外”活動的管制有所放鬆。對於“黨外”政治團體的成立及活動,雖然國民黨政權以“不合法”為由,揚言要“予以取締”,但卻並未採取行動。隨著中產階級力量的壯大,以及民眾民主意識的逐步提高,“一黨統治”體制已經越來越不能與台灣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相適應。一九八六年九月,台灣地區第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蔣經國阻止軍憲特機關的鎮壓意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