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來:國學依然是社會倫理的長久資源

http://www.CRNTT.com   2013-01-10 14:48:09  


 
  東方早報:你覺得台灣能作為大陸國學發展的借鑒嗎?

  陳來:怎麼樣把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包括它的素材,正大光明地引入到我們的教育體制,值得思考。

  比如日本,國家的教育有一個法令性質的文件,日本叫教育宗旨。中國現在沒有這個形式的法令,只有教育發展綱要,多是技術性的。教育宗旨對整個教育發展的精神方向、基本價值、理念,作了明確規定,在這個規定裡頭,明確規定了中華文化應該有的地位。

  中國缺乏一種法令的形式,來規定傳統文化及其價值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只是一般地講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方向,但是對於怎麼樣傳承文化、發展教育、改良社會風俗、轉化道德人心,這些都沒有具體的文化導引。需要一些比較接近現實生活層次的道德文化,才能合理地建設社會的秩序。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另外,對於如何良性地來發揚中國傳統宗教的社會功能,也是值得借鑒的。

傳統文化支撐社會的主流價值

  東方早報:你曾說過,在進入現代化的今天,中國面臨民族復興和文化復興的時候,儒學迎來了在現代復興的第二次機遇,您怎麼看待這個機遇?

  陳來:20世紀的一百年對儒學來說主要是衝擊和困境,其中比如那八年的抗戰時期是有機遇的。但是,抗戰時文化氛圍雖然是好的,但社會條件還是非常困難的。

  八年抗戰,全國民族意識高漲,對民族文化復興要求也很強烈,20世紀儒家的重要的理論建設都是在這個時期,馮友蘭、熊十力、賀麟的工作,都是在這個時期。

  今天有國學熱的背景,新的機遇就來了。怎麼抓住這個機遇,來實現儒學的復興和發展,這還是開始。

  華文化要復興,當然內在地包含儒釋道都要復興。

  東方早報:現在市場導向占據主流,民眾普遍趨向功利主義和物質主義,你覺得在個人精神和心靈的安頓方面,儒學能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資源嗎?

  陳來:傳統文化肯定是有效資源的一部分,不能說是全部,但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現在的人“待人處世”用的是什麼資源?有一部分人,如老共產黨員,用共產主義的理想支持他的精神世界。大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他從別的方面難以找到這樣的資源來支持他。

  現在社會文化是多樣的,包括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但仍然要有一個主流的文化,實際上,傳統文化現在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另外,功利主義在當今社會不可避免。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需要有利益的計算和追求,但同時也有其他需求,與他的那些功利主義價值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如果發揮得好的話,對功利主義的那一面也能夠起到一個良性的範導作用,使它不會超出他必要的經濟活動所需要的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