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誰偷走了我們的敬畏感?

http://www.CRNTT.com   2013-02-15 10:32:07  


圖為張曉剛作品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我們比過去更需要有敬畏之心,對不可知的世界,對浩渺的星空山川萬物,對人性良知,對建立在人本精神基礎上的現代法律秩序,對人類文明普遍公認的價值,對那些我們也未必認可的異端的價值,都抱有敬畏之心。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夠確證自己,安詳沉靜地思考,才能夠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社會才會有改變,文明才能真正得以傳承發展。然而,當前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敬畏感喪失的社會。誰偷走了我們的敬畏感?如何重新找回我們的敬畏之心?重建時代的敬畏感? 

朱學東:我們時代的敬畏感

  2013年02月04日16:15騰訊文化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欲望的開掘比過去更甚,人們很容易迷失在欲望的汪洋里。所以,我們比過去更需要有敬畏之心。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敬畏感喪失的社會

  最近這幾年以來,社交媒體所踢爆的各種新聞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著人們的眼球,重擊著普通人的心靈:從黑磚窑黑心棉三聚氰胺假酒假藥,到地溝油瘦肉精速成雞,沒有特供體系保障的普通民眾,餐桌上已是筷筷驚心;從豆腐渣工程豆腐渣校舍,到土地財政下對抗甚至自焚都無法阻擋推土機夷平祖居之地的拆遷運動平墳運動,肆無忌憚,今天他人的命運,明天可能輪到自己;從城管的野蠻執法,到喪心病狂砍向無辜幼兒醫護人員的屠刀,每個人都在擔驚受怕;從奪命仍猖獗的官商豪車,到傾斜的校車奪命的垃圾箱,一次次慘劇之後依然重複上演;從表叔房叔二奶反腐,到令人瞠目的要員瘋狂犯惡,道貌岸然的政治和權力背後的肮臟,一再打擊著普通人善意的寬宥體諒……

  生活是最好的編劇。多難邦未興,相反,一次次突破法律底線和人類倫理底線的悲劇,不斷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發生,永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力。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緊張不安中,從普通的農民、知識分子、城市中產,到商人、巨賈、達官貴人,不確定性的恐懼隨時都在影響著我們,不知道明天又會發生什麼不測之事。

  誰都不會否認,我們這個社會在這個時代病了,得了一種誰都知道但誰也難以描述清楚的“中國式病症”。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廣場效應下的群體性病症。即如那些悲劇性事件中的一些反面主角,或許在他的個人生活中,他是周邊人眼中公認的好朋友好同事好兒子好丈夫,但這並不排斥他在某一些事件中魔鬼附體般犯下難以想象的惡行,而且這些惡行卻屢禁不止,顫栗不安的情緒伴隨著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

  難道他們什麼都不怕?不怕晚上睡不著覺?不怕法律制裁?不怕良心不安?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每每看到這樣可怕的新聞,聽到這樣荒誕的故事,我都會下意識問自己。

  每個人的內心都深藏著良善之心與邪惡之念。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氣候,或良善之心得以滋養,或邪惡之念蠢蠢欲動。遺憾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從上到下,尤其是上層社會,普遍缺乏敬畏之心,缺乏自我約束,外在的制度監督和管控更是缺位,以致人心深處潛藏的惡魔被喚醒,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傷害。

  古代中國將對迷信的懼怕內化為對天地祖宗的敬畏

  我在農村長大,從小聽老人教誨,做了壞事小心“天打雷劈”;我的小學是鄉賢毀廟興學而建,從小聽老人講述,從前這廟里的泥菩薩塑得如何逼真,說了謊話將來要割舌頭,做了壞事要過刀山下油鍋……

  抬頭三尺有神明。一代代普通中國人,就是通過這些帶有民間宗教迷信色彩的故事,將他們的懼怕,內化成自己恪守的傳統價值判斷和民間道德法典,灌輸給了自己的後人,讓年輕一代對天地祖宗有敬畏,待人接物能守正。

  至於大人物們也有自己的準則。君子何懼?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王怕甚?管子說:“故以耕則多粟,以仕則多賢,是以聖王敬畏戚農”。

  所以,無論布衣芒鞋處江湖之遠,還是峨冠博帶居廟堂之高,都有自己的敬畏之物敬畏之心。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從來也不乏不畏蒼生鬼神的妖孽,但無論是官家正史,還是宗教弘道,抑或民間傳說,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在勝利者之上,還有一個不被眼前利益左右的更為高遠不變的價值判斷,它超越了當時王朝的即期利益——從“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到“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到“平生不做虧心事,夜班不怕鬼敲門”,就是因為相信背後有天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