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地震為什麼又發生在四川

http://www.CRNTT.com   2013-04-21 09:53:40  


 
這次的地震是汶川的餘震嗎?

  雅安蘆山距離汶川直線距離不過100公里左右,許多網友可能會問,這次雅安地震會否是汶川大地震的餘震? 

  所謂餘震,是指跟隨在主震後發生的一連串地震。主震發生後,斷層上的應力分布會產生改變,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餘震。餘震與主震通常發生在同一個破裂帶上,比主震的規模小。餘震並非像人們所認為的只能在地震後短時間內發生的才算,現有的絕大多數研究都認為餘震才是地震的常態。據《自然》雜誌2009年11月5日發表的文章表明,許多最近發生的地震都有可能是幾百年前大地震的餘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龍門山斷裂帶產生了規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帶,但其方向是從汶川向東北方向展開,主要沿龍門山斷裂帶中央斷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斷裂的中段展布。蘆山位於龍門山斷裂帶南端,並不位於汶川地震破裂帶上,因此有專家認為蘆山地震並不是汶川地震餘震,而是龍門山斷裂帶上一次新的主震。 

  然而,有時主震造成的應力變化會不局限於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這個現象稱之為庫侖應力轉移。汶川地震後,如前所述,不少專家就認為地震使得庫侖應力向龍門山斷裂帶南部轉移了。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就認為,本次地震與汶川地震有一定的關聯。到底雅安地震能否算作汶川地震餘震,可能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民間人士準確預測了這次地震?

  在今天地震新聞引發社會大量關注的同時,另一條新聞也刺激了網民的情緒:《國家地震局住房保障預算達監測支出四倍》。網絡上在一如既往地發難地震局“沒用”的同時,也傳出了“民間人士準確預測了這次雅安大地震”的消息。這些人究竟是如何準確地預測到的呢? 

  仔細翻看這些人的微博可以發現,他們都認為地震和天氣有關,地震發生的時候通常都是陰天,晴天不會發生地震。他們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雲”(古代叫“觀天象”),比如“天上突然出現了地震雲,有種不祥的征兆,預計三至六天在重慶以南方向有地震出現。” 

  我們在以往的專題里曾多次強調“地震不可預測”,這是世界主流科學界的認知。但為何總有一些民間高手“成功”預測到地震了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樂此不疲,不斷預測;二是他們的預測大多非精確,時間、地點模糊化。這和“說曹操曹操到”背後的原因類似:“人們往往會輕易地忘掉一百次失敗的預言,卻津津樂道偶然的一次成功”。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並不難,你可以嘗試這樣做:從明天開始,每天早上在微博上發:“今天有大事發生。”或者:“昨夜夜觀天象,明日可能要地震”,要是沒發生,就把昨天的删掉,第二天繼續。 

  民間預測地震的不靠譜,還有一個原因。下表是2000至2012年全球地震統計圖,通過該表可以發現,全球5.0級以上的地震,2011年發生了2481次,平均每月207次。數量如此多的地震,蒙對一兩次,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