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告別傳統教育體制的“不歸路”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15:12:28  


 
  楓葉教育集團市場總監申宗剛介紹說,由於1995年就進入中國,該校的課程體系已經根據中國的情況進行了改良,現在比較適合中國的發展。理科的課程以國外課程為主,當然這也獲得了中方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用英語授課;文科課程以中國課程為主,加拿大教育主管部門也會進行認可,用中文授課。

  在學分體系方面,楓葉教育集團的學校規定,學生需至少修滿80學分,必修學分48個,選修學分28個及畢業過渡課程學分4個。在選修課方面則有200多門選修課,每門課的授課教師要向學生推廣自己的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進行選修。下午三點之後,學生們進入社團課程,並不是不學習,而是通過課外活動學習。

  另外,申宗剛補充到,學校有完備的育人體系。小學是“快樂教育”,中學是“三好習慣教育體系”,大學是“理想教育體系”,對學生品行的評價需要計入學分。

  而對於牛津國際公學常州分校的學生來說,課堂上好好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外的學習也很重要。

  3月30日,該學校就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遠距離拉練。儘管天氣乍暖還寒,儘管此前1個月每周也都練習徒步6公里(從學校至常州西太湖藍月灣來回),也做了徒步的準備和耐力訓練,但背上約5公斤重的露營背包,徒步15公里,在自己搭的帳篷裡露營,對於這些十幾歲的學生來說,仍不是件“沒有壓力”的事情。而學生們從這一活動中所獲得的,也因人而異,但至少有助於體能的提高。

  那麼,所有這些教育,是否真的有利於留學?

  天道教育集團經理高奕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該公司所做的留學咨詢案例中,有不少孩子來自國際學校。

  “許多孩子上國際學校的目的就是出國留學。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出國就行,現在,他們更多的是非常有抱負的,想上耶魯、哈佛這樣的名校。”高奕說,“來自一些正規國際學校的學生,素質非常不錯,由於所學課程與國際接軌,社會活動和實踐能力很強,很多還有特長,相對來說,更能為國外名校錄取。”

  申宗剛則表示,該校的學生幾乎全部選擇海外留學,特別是去加拿大。2013年的畢業生有1500人,幾乎人人能拿到了國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認為,儘管現在面臨著經濟危機,許多國家的就業環境不理想,但“留學熱”仍居高不退。“但是,在想去留學的人中,有許多人目的不明確,缺乏準備。80%以上的人出去就是學語言。我們學校的學生,經過多年的教育,對出國目的有著正確的認識,這樣,在國外的生活就能有更大的收獲。”

  不過,他也指出,該校學生選擇海外留學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接受過現有的教育體系後,已基本失去能力去參加高考。

  對此,盧敏軍有著更為形象的比喻:上國際學校,就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中外兩種教育體制的理念、授課方式有非常大的不同,接受國際學校教育的學生,很難再回到傳統的教育體制裡。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學歷承認體系問題。”熊丙奇說,“我國是通過中高考這個統一的體系來認證你的學歷,而國外是通過課程、學校來認證的。目前國際學校的教育還是屬於非學歷教育,沒有學歷,就只能選擇海外留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