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告別傳統教育體制的“不歸路”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15:12:28  


 
  我為什麼送孩子去國際學校

  我的孩子,在國際學校的4年,上的是音樂選修課,不是淺顯意義上的唱歌什麼的,而是深層次的,要上音樂史,要學作曲和演奏,要參與合唱,還要與戲劇社合作搞音樂劇。

  Sophie(化名)

  “我們這裡的孩子都是絕頂聰明的。”

  這句話,使我決定把孩子送進德威英國國際學校——這是一所國際學校。現在,我的孩子已經考上了美國非常棒的大學,我覺得自己的決定沒有錯。

  這句話是我的孩子中考以後,準備選擇高中時,人大附中和北大附中的校長們跟我說的。這是一種極為陳舊的教育觀念。孩子的智商能有多大差別?學校應該注意的不是孩子的個性與差異性嗎?

  在我看來,傳統的教育體制就像是過獨木橋,只能有一種選擇。結果是,即使是最好的學校出來的學生,也未必非常出色。他們苦讀十幾年,一直是“好學生”,結果畢業後發現,這個社會並不只為好學生而留,付出那麼多,一接觸實踐可能就完了。

  國際學校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一種未必比中國傳統教育體制差的可能。

  中國傳統教育體制是一種記憶式教學,老師教給學生,學生背了再還給老師,是一種應試教育,這已經非常落伍了。這種以知識集成為教學方式的教育不能適應現代時代的發展,因為這些知識在谷歌和百度這樣的網站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獲取了。

  而一些國際學校沿襲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它強調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許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其實它的強度也是很大的。它讓孩子們有時間可以去多讀些課外的書,讓孩子在初高中階段參與社會活動,比如關注社會和弱勢群體的活動,這樣他們可以較早地了解社會,並富有愛心。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比如我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就自己與同學們創立了個項目,給孤兒和農民工子弟做體檢,並進行簡單的治療,像矯正視力之類的。孩子們到各個企業去游說,希望它們能對項目有所捐助。最後,成功為400多個孩子做了體檢。

  這些方面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間,甚至可以說沒什麼重大意義,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社會、企業、人性的了解,是會影響他們一生的。

  在副科方面,比如音樂和體育,中國的應試教育裡它們是可有可無的,但在國際學校這是一門專業,不僅有相關的活動和課程,還經常在國內外有大型的演出活動。孩子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內發展,對於他們開闊眼界是非常有用的,這也會對他們的一生起作用。

  比如我的孩子,在國際學校的4年,上的是音樂選修課,不是淺顯意義上的唱歌什麼的,而是深層次的,要上音樂史,要學作曲和演奏,要參與合唱,還要與戲劇社合作搞音樂劇。

  最初我對這些也有看法,因為他是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英語需要提升,我認為這樣的音樂課很耽誤時間,但孩子樂在其中,還跟我表示音樂會追隨他一輩子。

  除了音樂,學校還開了繪畫、雕塑等很多課程,讓孩子在知識之外更有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