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告別傳統教育體制的“不歸路”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15:12:28  


 
  在課程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國際學校啟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讓他們有了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孩子們一起做各種項目,不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並不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量。即使是考試,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實務成績為主。

  在公立學校,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可能上不了大學,但在國際學校,他可能有更大的發展。比如我的孩子,其實他的數學成績在公立大學不算撥尖的,因為人家都上奧數班,他沒有,但在國際學校裡,他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甚至可以代表學校去比賽。我認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不一定人人都要學那麼深,都成為數學專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國際學校,職業規劃也是課程的一部分,會引導孩子在這方面有所思考。現在有很多孩子,到了大三大四,你去問他以後想做什麼,他可能還是很茫然。但我的孩子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多想法,他現在在學校也很吃得開,這些都與他在國際學校接受的教育有關。

  當然,我並不是說,國際學校就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而且國際學校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教師的流動性大、穩定性差,而且收費真的比較昂貴。

  但是,它起碼提供了一種體制之外的選擇。據我了解,像北京非常好的中學,比如四中、十一學校都在這方面有所嘗試,一方面是向傳統教育體制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來進行這樣的試探,總比所有的錢都流向境外教育集團的口袋要好。(環球》雜誌文章《國際學校真相》全文完)

  (本文根據《環球》雜誌記者對作者的採訪所整理。作者的兒子小誠已經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從高中起就讀於一所國際學校。按作者的要求,全文採用化名)

  《來源:2013年5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