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樹東:當今世界所有問題的“原罪”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11:31:18  


 
  讓我們先看看發達國家。我們知道發達國家普遍為債務危機或潛在的債務危機所困擾,歐洲如此,美國也如此。債務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知道一個經濟體穩定的基礎是總需求和總供給相等。總需求是有效需求的總和,而有效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支付能力是說,你要麼有錢,要麼能借到錢。過去幾十年,西方走了一條富人減稅,中下層收入相對下降的道路。在富人減稅的同時,中下層要求不削減起碼的公共支出和社會保障。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就走上了政府舉債、中下層借錢的道路。這條道路掩蓋了過去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現在這條道路再也走不下去了。西方面臨漫長的衰退。

  再讓我們看看發展中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走上了出口導向的道路。我們後面將會指出,這出口導向是以國內分配不公為前提的。現在,這條路也走不下去了。

  總之,歷史通過經濟危機和危機後的各種挑戰告訴我們,過去一段時間風靡人類的道路選擇和理念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是一個死胡同。我們需要重新出發。

  不公平的經濟關係是了解當今世界經濟困境的鑰匙,而放棄這一經濟關係是擺脫困境的根本出路。這是我們所處時代的主要課題,是激蕩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旋律。

  中國也是這樣。

  誰能在這一輪改革中勝出,誰就能在下一次危機中立於不敗之地;誰能將受到的衝擊降到最低,誰就能領這個世紀的風騷,誰能在這場激蕩中奏出最強音,誰就能贏得這個世紀。

  那麼,中國有沒有不公正的經濟關係?這種不公正的經濟關係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如何改變這種不公正的經濟關係?如何防止這種不公正的經濟關係進一步擴大?不公正的經濟關係是來自於我們繼承的歷史,還是來自於我們這幾代人的責任?這就是本書想和大家一起討論的。

  解決不公正的經濟關係,需要上層建築的反作用。上層建築的選擇同貧富懸殊的解決交織在一起。在當今世界里,哪一種上層建築有利於解決貧富懸殊,有利於調整不公正的經濟關係呢?是那種金錢控制政治程序的政治秩序,還是別的?中國是需要改變目前的上層建築讓它適應不公正的經濟關係,反映貧富懸殊的事實呢,還是需要通過上層建築的力量改變不公正的經濟關係和貧富懸殊?如果中國讓金錢全面介入政治程序,中國會不會出現民主法制和個人自由的全面倒退?這也是本書想和大家一起討論的。

  通往中國世紀的階梯 西方面臨全面的衰退

  在世界範圍內獲取經濟資源,是西方國家經濟繁榮的基礎。一旦世界資源不再大規模流向西方,西方的相對衰落就不可避免。

  從獲取世界資源的角度看,西方發展的歷史有兩個基本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殖民地階段,通過殖民政策掠奪資源。這條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基本走向終結。第二個階段是“華盛頓共識”階段。它通過構建國際經濟關係,實現“發達國家消費、發展中國家生產”的經濟模式,使資源同樣大規模地流向發達國家。結果,過去幾十年,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而經濟資源卻大規模流出。這個模式也走到了盡頭。

  過去幾百年中,建立在別國資源基礎上的繁榮走到了盡頭。西方相對衰退的時代已經來臨。

  以美國為例,美國經濟面臨漫長的結構性危機(我們將在後面詳細討論)。

  讓我們以中美兩國2010年的GDP作為基數做一個沙盤推演。

  我們為美國做一個樂觀的估計:假如美國精英集團不犯錯誤,事事處理得當,美國有可能避免概率不小的流動性陷阱,在未來的10年里,其經濟的真實增長率可能在1.5%~2%之間徘徊(讓我們樂觀一點,以年增長2%來計算)。當然,有些年頭高一點,可能為3.5%,有的年頭低一點,另外一些年頭還可能出現新的危機。

  據《經濟學人》雜誌預測,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它列出的基本條件是: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2.5%,年通脹率1.5%;而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7.75%,年通脹率為4%,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升值3%。如果這個預測變成現實,中國將在2019年成為新的超級大國。而美國花旗銀行認為,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我們認為,只要中國處理好貧富懸殊問題,中國將迎來另外20~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有可能在201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那以後再經過大約3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即2034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兩倍。

  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內需和內生發展的基礎上。如果中國繼續出口導向,試問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個市場或市場集合能支撐起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是美國出口占GDP的份額遠遠低於中國。如果中國能在201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總量將為19萬億美元。如果中國的出口依然相當於GDP的30%~40%,則需要大約5.7萬億~7.6萬億美元的出口市場。如果中國經濟總量要在2034年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兩倍的話,中國對出口市場的需求將會更加巨大,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是在向不可能挑戰。而且,這種戰略帶來的潛在衝突會很大。總之,中國的世紀不可能建立在出口導向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自己的市場上,建立在內需、內生發展的基礎上。

  內需和內生發展需要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懸殊問題。中國有13億~14億的人口,有廣袤的國土。目前市場容量狹小是由於分配不公。如果中國能有效解決貧富懸殊問題,盡快調整收入不公,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讓中下層的消費趕上GDP的增長,那將是何等巨大的市場潛力!有人提倡眼睛向外。在某種程度上,向外是對的,但是,中國守著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從長遠看,有哪一個市場能夠同我們自己身邊的這個市場相比?千萬不要守著金碗銀碗不要,而去尋找泥飯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