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樹東:當今世界所有問題的“原罪”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11:31:18  


 
  別失去我們的2034

  有人認為,中國同西方的衝突是意識形態的衝突和文化的衝突。西方許多戰略家主要持前一種觀點,而某些學者則側重後一種觀點。概言之,就是將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同西方的爭論,將中國根據自己的歷史和現實情況選擇的不同道路,簡單定義為意識形態和文明的衝突。這種定義,掩蓋了事實本身的真相,在某種程度上為西方挑起的這場爭論爭取了話語權,為其在中國國內的利益代表者贏得了必不可少的道義落腳點。這也是當今中國許多思潮的基本出發點。

  其實,中國同西方的衝突其根本原因是利益上的衝突,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與西方在世界資源再分配上的潛在衝突。

  西方以不到20%的人口,享用了全球76%左右的資源。中國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20%以上,在現有條件下,如果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西方的程度,那就大約需要1.5~2個地球,如果全世界人口都達到西方的生活水平,那我們大概需要4~5個地球。否則,中國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相對降低的過程。

  中國的發展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事實上,就是要改變20%的人口享用76%的資源的不公平現狀。希望西方支持擁護,未免有些天真。所以,有些人就想把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納入符合自己利益的框架。

  那麼,什麼框架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呢?

  讓我們坐在他們的屁股上想一想。這個最符合他們利益的發展方式,就是讓中國走上貧富懸殊和收入不公的道路。這條道路也許可以造就大約1億左右的富有階層,但卻會使中國大多數人處於貧困狀態。如果中國只有1億人口參加世界資源的重新分配,比起13億人口來說,那是一個比較能夠接受的選擇,它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少數人口占有76%的資源的現實。總之,讓中國經濟發展製造少數富翁,讓大多數人貧困,是符合特定利益的,是符合維持資源分配現有格局的。

  而且,這個貧富懸殊還必須通過體制固定下來。那就是讓金錢全面介入政治,從上層建築上保證貧富懸殊的持續存在。

  爭奪資源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然而,有人將這個問題通過意識形態、文化、“普世價值”、市場選擇包裝起來,好讓事態朝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方向發展。於是,這場爭論就變成了關於“西方先進體制”的爭論,變成了“普世價值”的爭論,變成了“文化”的爭論。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要在中國推動徹底的市場化和金錢政治的根本原因。

  其實,這些都是爭奪資源的手段。

  如果你不信,就看看在某些口號的幫助下,中東、東歐、非洲,以及南海、南亞、東亞所發生的一切。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2011年,全球物價上漲明明是美元泛濫導致的。然而,在巴黎召開的G20財長會議期間,有些人卻聲稱全球物價上漲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增長導致的。換句話說,如果大多數中國人民食不果腹,全球通脹就不會發生了。

  2010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某些國家集團明確要求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降低碳排放量,從而限制中國做大自己經濟蛋糕的能力。

  2008年,由於西方國家用玉米製造汽油替代品,導致世界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出現了西方許多人所說的“糧食和燃料”間的競爭。但是,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在相關國際會議上卻說,這是因為大多數印度人從一天吃一頓變成一天吃兩頓導致的,是中國人開始喝牛奶導致的。

  有些人認為,中國人達到西方的生活水平,是難以接受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