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異地伴讀:焦躁的中國現代孟母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12:41:48  


 
生源流失和爆滿
 
  在王永華不久前參加的所在縣教育部門組織的一次會議上,教育局領導通報了今年本地小學畢業生的流失數,達到了179個。王永華估算,“這已經接近10%,而且通常來說走掉的是最優質的那部分中學生源”。
 
  王永華教書的地方是一所鄉小學,2008年以前,它還是一所小學和初中聯辦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由於2008年只招收到了6個初中生,學校不得不在這一年停辦初中。
 
  今年,王永華所在的小學僅招到了25名新生。而據統計,這個鄉本來應有80—90名適齡入學兒童。
 
  就如王永華和他的朋友將孩子送往省會城市念中學一樣,當地農村的家長也紛紛將孩子送往縣城的重點小學,然後在縣城租房、陪讀。王永華用“爆滿”來形容縣中心小學的生源情況。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就近入學原則,並不能擋住生源的流動。“之前縣中心小學有的班超過了100人,有家長去教育局告狀,後來降了一些下來,現在一個班還有90多人。”王永華說。
 
  不久前,雲南昆明明通小學發生擁擠踩踏,導致6名學生死亡。此事給全國的小學敲響了警鐘——校園的擁擠成為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只是因為樓道里的一塊放錯地方的海綿墊,就引發了這麼大的事故。”同樣任教小學的王永華對此嗟嘆不已。
 
  家長爭相把子女送往縣城小學,似乎變成了無法避免的大勢所趨。“鄉里的學校,不僅學生在流失,師資也在流失,縣裡面向農村,通過考試選拔老師到城里教書,年輕的、優秀的老師都考到城里去了,留下的都是年老的、考不上的。但凡家庭有條件的,誰還願意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王永華感嘆。

  當地教育部門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維護“就近入學”的原則。比如教育局曾向下傳達:初中升高中時,當地學校的學生流出本縣的,取消原來所在學校的評優資格和獎助學金,若有發生在教師子女身上的,對教師、所在學校均採取“三年不評優”。
 
  “不久前開會通報批評了三所學校,比如其中一所本來有11個學生考上了縣重點高中,但有6個最後去了長沙或其他地方的學校就讀。那些辦法能有什麼用?已經畢業了的學生,還怎麼去管?”王永華介紹。
 
  在他看來,縣重點中學的高考升學率、教育質量的下滑,除了好生源的流失,跟當地只有一所重點中學、缺乏競爭機制也不無關係。而這又是個難以停止的惡性循環,每個家庭便紛紛用腳投票。王永華稱,自己現在所住的街區,“共有十多戶人,其中三四家把小孩送到了長沙念中學。”
 
  教育局的規定顯然無法“管住”身為教師的王永華,“為了自己的兒子,我還是要把他送出去。而且讓他初中就出去,這樣可以更早適應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