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緬經貿合作該向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11:05:48  


 
  中國在緬甸投資的未來

  重大投資項目屢屢受挫明顯澆滅了中國企業赴緬甸投資的熱情。自2011年起,中國資本在東南亞擴大投資的同時,在緬甸卻出現了驚人的收縮。中國在緬甸投資額於2010財年(當年4月至次年3月)達到82億美元的高點,之後連續三年大幅下滑,2011財年減少約50%,2012財年再次減少約90%,2013財年則再次減少95%。與此對應的,則是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在緬甸投資的不斷擴大。緬甸於2012年修改外國投資法,放寬投資管制,此後外國投資飈升。2013年4月至12月,外國直接投資金額為21.5億美元,達到2012財年的1.5倍,投資額最多的則是韓國,已達到2012財年的17倍。

  對此,安邦(ANBOUND)高級研究員賀軍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處在政治改革中的緬甸,正在棄中國而去。緬甸的政治改革是導致中緬關係大幅轉變的核心因素。當緬甸推動政治改革並得到西方國家的“獎賞”時,緬甸在政治和經濟上立刻會增加很多選擇,而中國投資的重要性就會下降很多。甚至可能出現這樣情況:緬甸為了進一步向西方國家展示變革的決心,會拿中國投資的項目作為展示姿態的籌碼。很不幸,密鬆水電站在2011年被選中了。現在中緬皎漂-昆明鐵路項目夭折,是因中緬雙邊關係轉變而犧牲的另一個籌碼。對於緬甸而言,它背離中國是在擺脫舊的中緬關係框架。對於中國而言,沉湎於過去的回憶與遺憾之中也沒有任何現實意義。中國需要全面調校中緬關係的座標系,在新框架下找到兩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新籌碼和新平衡,重新規劃雙邊合作戰略與合作政策。

  首先要從根本上調整思路,從“我需要什麼、對方有什麼”轉變為“對方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只有真正從對方的需求出發,在此基礎上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才能保證合作的長久穩定。其次要注重投資的長遠效益,要有整體的概念。很多工程和項目,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必須要有一個總體的戰略規劃,不能只顧及眼前利益或某個項目的單獨收益。最後,隨著緬甸民主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過去那種“一切向上看”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軍政府不可能壓制國內所有的聲音,他們也需要傾聽地方政府和民眾的意見。因此,中國企業在投資緬甸時,不僅要考慮中央政府的態度,也要與地方政府和當地民眾溝通交流,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同時,還要做好宣傳工作,不給競爭者和非政府組織留下攻擊的機會。

  參考日本企業開發仰光工業園區的做法,在建完港口和鐵路後就把它們交給緬方,同時也不謀求工業園區的絕對控制權。但由於所有項目採用的都是日本的技術和標準,因此該國在當地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在開發過程中,日本企業非常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利用,雇傭了大量緬甸工人,還在當地援建了醫院和學校。通過這種方式,日本既贏得了緬甸政府和民眾的好感,又在事實上保持了對合作項目的控制力,保障了己方的長遠利益。

  原標題:安邦東盟視角:中緬經貿合作該向何處去?

  作者:趙天一(安邦咨詢東盟團隊) 2014-12-08 15:43來源:東盟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