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雜誌: 如何對待兩岸關係中情、理、法

http://www.CRNTT.com   2015-07-12 00:29:31  


 
  3、法靠協調,推動政治互信和政治談判

  正是考慮到兩岸關係的歷史與現實,近幾年來,大陸率先展現氣魄,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和政治談判,針對兩岸各自擁有法律體系,以積極務實的態度努力推動兩岸政治定位展現交集。2008年底,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正式提出“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又明確提出“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習連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又重申:“至於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我們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方向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兩岸政冷經熱的局面,在某些方面,兩岸政治協商步履遲緩,已經跟不上兩岸經貿文化關係發展的腳步,出現不少不協調的情況。比如,兩岸經貿合作受到雙方法規、稱謂、司法往來等各方面的限制難以深入推進或難於採取合理的方式解決。此外,由於兩岸關係的制度建設沒有跟進,兩岸關係不僅容易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島內政局波動的影響的問題仍然突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途還處於不可控的狀態。正因為如此,本著鞏固兩岸關係基礎的目的,大陸以正視現實、擱置爭議的姿態,立足於同台灣當局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實現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兩岸政治議題的談判,希望破解兩岸政治定位的難題。“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是兩岸政治定位的焦點,“九二共識”就是旨在模糊化處理此一焦點,近年來大陸在兩岸事務中的表述已經由“舊三句”轉變為“新三句”,而台灣當局則在不少場合堅持具體化一個中國就是指“中華民國”,兩岸關係是“中華民國”的兩個地區。事實上,要在兩岸政治定位上有所突破,就必然要求通過談判和合適安排使得兩岸法律體系建立某種鏈接,需要雙方以妥協的方式,放棄某些不被對方接受的觀念,如果雙方總是擴大差異性,不以包容的態度建立雙方都可接受的立場,政治協商的過程就會充滿坎坷,和平協議,亦即兩岸政治關係“法制化”的問題就很難破解。所以,在累積政治互信的基礎上,不回避政治議題,以妥協和雙方彈性的態度開展政治對話,是兩岸關係在制度上實現和平發展,並最終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路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