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書評
2008年10月號,總第13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要忘記這樣的陳水扁
--評黃年先生新著《這樣的陳水扁——執政八年同步紀實》
章念馳(上海)
東亞研究所所長、本刊學術顧問

  翻開他的文集,一些震動一時和發蒙振聵的社論又一次展現在我面前:如陳水扁執政一週年時的《漂流的“國家”漂流的憲政漂流的政府》,一針見血指出台灣處在沒有目標的漂流之中;2003年“公投”出籠,他在《長痛不如短痛》社論中指出,“主政當局這次突然發動公投風潮,卻無疑只是想為‘總統’大選塑造一個可以操弄的民粹議題而已”,率先批判“公投綁大選”的伎倆;對頭頂諾貝爾獎獲得者光環而主導台灣政改教改的“國師”李遠哲,他毫不客氣地寫了《國師變轎夫:政改失敗,所以教改也失敗》等社評,揭示了麟皮下的醜臉,連李登輝也稱李遠哲只是“一個雞婆而已”,這種幫兇才是台灣的悲哀;針對2004年“大選”的“兩顆子彈”,他發表了《兩顆子彈不能建立國家社會的價值願景》,指出:“兩顆子彈可以影響選情,卻不能建立價值與願景。‘贏得選舉,失去願景’,正是此次大選的寫照”;針對兩岸經貿關係,他寫了《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台灣的投資環境愈來愈像鳥巢式豬圈》;針對2004年的胡連會,他寫了《維持現狀就是一中不獨不武共生雙贏》;針對2005年縣市長選舉結果,他寫了《陳水扁慘敗,台灣之子摘冠冕馬英九大勝,台灣價值新憧憬》,這樣評論陳水扁的文章他寫了幾十篇;還有針對2006年陳水扁的元旦講話,他發表了《世人看見一個飲鴆療傷的陳水扁》,指出“有如此不正常的‘總統’,當然亦可預見一個愈來愈不正常的‘國家’”;2006年他又寫過很重要一文””《過了河,上錯了岸””民進黨的今日,在三十年前就已註定》,這也是他對台灣問題長久思考的一題。他指出:“三十年前,推翻戒嚴體制,過河,是非過不可;但是,過了河,卻上錯了岸,如今也恐怕是非承認不可了”;另外他也寫過對台灣其他政治人物的一系列評論,如2006年的《李登輝的‘漏斗型’人生》,《謝長廷贏得意外,陳水扁輸得必然》,《滿朝皆是謝志偉百官莫不莊國榮》,《懲治陳水扁,拒領公投票》……,這些評論在兩岸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了一面言論的旗幟,以諤諤諍言,扮演了媒體人的責任與良心,也成了我和我的許多同事思考台灣政局的一個參照標座。

  在兩岸關係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幾乎都能讀到他的社論與評論,他的立場企圖超越藍綠,超越統獨,他一再指“台獨”是假命題是“偽台獨”;2004年撰寫的《以偽立國,台獨未成,邦家已毀》,清楚告誡“台獨”不要再欺騙民眾了。他的言論與穿梭於兩岸一再為陳水扁辯解””惟恐自己“主體意識”不強“愛台灣”不夠的一些御用文人相比,真正顯得氣骨高傲、愛台深切。

  他的許多社評立意高遠,闡述精闢,見解深刻。如《解嚴二十年/文革後三十年/香港回歸十年””他們有鄧小平,我們有李登輝與陳水扁》(2007年6月27日),他指出台灣“解嚴”後走的是“漏斗型”發展道路,故越走越窄;而回歸後的香港走的是“喇叭型”發展道路,故愈走愈寬。究其原因,“因為他們有鄧小平,我們有李登輝與陳水扁”。又如《“國家”邊緣化,社會M型化》一文(2008年2月18日),面對台灣“‘總統’大選”前的選擇,他指出台灣面臨兩大危機,“一是‘國家’邊緣化、二是社會M型化。馬謝不應再陷‘綠卡馬’與‘抓耙子謝’的泥巴仗中,而應告訴國人,他們將如何化解這二大危機”,而採用“公投入聯”與“正名制憲”,“實屬可恥,只是消費選民‘台灣悲情’”而已。黃年先生的社評,還有許多篇章是指出對岸在處理台灣問題時許多陳舊的思想與對台的迷思,尖銳地批評這些誤區與盲點,真是苦口婆心。

  一個不應該被忘記的《這樣的陳水扁》

  黃年先生的《這樣的陳水扁》一著中,有近半評論是針對陳水扁的。他坦承他曾欽膺過陳水扁,對2000年政黨輪替高興過,對陳水扁帶領民進黨轉型寄託過希望,對他的“全民政府”、“藍綠共治”、“四不一沒有”、“新中間路線”、“統合論”……都寄於過希望,文集也真實地收錄了《責任之戰,阿扁加油》等他的一些早期充滿冀望的社論,以說明他對陳水扁有一個認識過程,而陳水扁也是有一個變化過程。

  陳水扁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幾天他正處在瑞士銀行秘密帳戶洗錢風暴旋渦之中,幾乎沒有多少人再為他辯護了;而過去八年中,無論“立法院”的彈劾,還是民進黨內的“造反”,不管多少醜聞被曝光,還是選情的下挫,甚至百萬紅衫軍整月的圍攻,都奈何不了他。他總是老神在在,總有辦法化解,包括用“兩顆子彈”這種辦法讓他繼續執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