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書評
2008年10月號,總第13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要忘記這樣的陳水扁
--評黃年先生新著《這樣的陳水扁——執政八年同步紀實》
章念馳(上海)
東亞研究所所長、本刊學術顧問

  我呼籲不要忘記這樣的陳水扁,就是要我們嚴肅面對陳水扁後面的社會、制度與路線,想一想陳水扁是怎麼從“台灣之子”變成“台灣之恥”,為甚麼他的違法行為會一路暢行?為甚麼整個民進黨不敢對他說不?他是怎麼綁架了整個台灣,台灣的司法怎麼會淪為他的幫兇,台灣人民怎麼會被他如此愚弄……?不解決這些深層問題,我們還會面對張水扁、李水扁。

  黃年先生的《這樣的陳水扁》一著中對陳水扁有許多冷靜深邃分析,這些分析中,我認為有兩個因素是不容忽略的。

  第一,台灣是一個選舉至上的社會,唯選票主義壓倒了一切。有這樣的選舉就必然有“政治獻金”,這種“政治獻金”後的權錢交易又沒有很好的社會制度制約,政商關係越來越沒有規則,政治人物需要錢,商人需要政治便利,漸成“黑金政治”。政治寡頭如陳水扁之流易壟斷最大資源,其餘政治人物則需要寡頭施捨,形成了餵養關係與人身依附關係,也漸漸形成“共犯”結構,於是“民主”、“進步”、“理想”均褪色成唯利益關係,陳水扁也當然為所欲為了。這次“密賬”與“洗錢”風暴中,陳水扁宣佈曾用4.3億鉅款支持過民進黨,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都拿過他錢,於是整個民進黨頓時啞了,無人敢譴責他,只得為他背書,成了他的“共犯”。

  第二,陳水扁一夥利用台灣民眾的“歷史悲情”和渴求“出頭天”心理,精心地為自己執政製造了一整套輿論,製造了一套非是即非的不是“愛台”就是“賣台”的邏輯與意識形態,把社會、族群、省籍分成非藍即綠的二種顏色,把一切是非公理變成統獨對決,從而牢牢控制了整個社會的話語權,實行他的綠色專政。它讓“外省人”產生“原罪感”,它讓“本省人”有自豪感,它讓分裂“合法化”,它可以隨時隨地的用這套邏輯譴責你“主體意識”不夠,“愛台灣”不夠,而叫你去“跳海遊回大陸去”。他用這一切來滿足要求“出頭天”的選民心理,他把自己扮演成天然的最愛台灣的“台灣之子”,他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假命題””“愛台”、“台獨”、“入聯”、“制憲”……,來騙取選民的選票。連“台獨之父”李登輝也說,“台獨”、“公投”之類都是假命題,是政治人物用來騙取選票的工具。陳水扁正是利用這些假命題來控制人心來控制社會,這手法實在低級落後,這邏輯實在粗糙愚昧,但居然會成功了。今天陳水扁是倒了,但這些假命題依然在統治著台灣的思想,有些人時時刻刻害怕“愛台灣”不夠、“主體性”不強,還是陳水扁的思想之奴。這讓我深感憂慮。

  其實陳水扁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歷史丑角,人們一定會像講笑話一樣永遠嘲笑這滿口謊言、恬不知的小丑。我的先祖父太炎先生100多年前在推動民主革命時,就提出過著名的“革命道德論”。他說:“優於私德者必優於公德,而無道德者不能革命”,我們的先輩也都是這種道德的模範執行者,但像陳水扁這類無道德者卻要倡言領導台灣“綠色革命”,豈非笑話!但讓人痛心與憂慮的是台灣的社會與制度,輿論與路線,這一切恰恰是製造陳水扁的溫床,今天這樣的土地與條件俱在,還有可能再出新的“陳水扁”,拙文《不要忘記這樣的陳水扁》,立意即在於此。

  誠如黃年先生所言,民進黨與陳水扁善“詐騙”,直至今日,看看“台獨”的喉舌《自由時報》,醒目標題與內容依舊行的是這套騙術。如應民眾所求恢復“兩會”,被稱“馬親中走投降之路”;兩岸應民眾之求行“包機直航”,被稱“解放軍將藉機空降台灣”;中華郵政復名,被稱“棄台擁中”;開放大陸客赴台旅遊,被稱“門戶洞開,禍害台灣”;王建出任監察院院長,被稱“心繫中國,專辦綠案”;台資登陸上限升至60%,被稱“圖利中國,謀殺台灣”,“馬總統救了胡錦濤”;奧運會是“矮化台灣,仰承中國”;奧運安檢是“摸乳捏臀翻胸罩”;棒球賽安排是“陰謀論,有意拖垮中華球隊”;高金素梅率台灣原住民參加奧運開幕表演,被稱“出賣台原住民”……。陳水扁已倒了,但民進黨依然行騙如舊,依然用極其荒謬低級可笑的謊言來欺騙民眾,居然還有一定市場,讓人憂心。

  基於此,我們沒有理由盲目樂觀,我們不要把這一切當作已經消逝的昨天。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有興趣來讀一讀民進黨執政八年的紀實””《這樣的陳水扁》,記住這沉痛的歷史!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